於東沒有給主角安排全名,主角叫老張,兒子叫小張。
這樣做不是於東故意設計,而是他想遵從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第一感覺。
從那兩位工人朋友口中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他有著直接的感受,所以他不僅要把故事寫出來,也要把自己當時的第一感受給表達出來。
而老張這個稱呼,就有利於他代入自己的第一感受。
寫了大概有兩個多小時,吉米從屋裡走了出來,他看到於東拿著筆在寫東西,詫異道:“你怎麼還在寫?是生化危機的內容麼?”
於東扭頭看了他一眼,隨後又回過頭去,“不是,剛剛出去採了風,新。”
“剛剛?”吉米更加詫異了,他雖然看書不快,但是這也沒過去多久啊。
這點時間,於東就出去採了個風?
“寫的是什麼?”吉米問道。
“寫完你就知道了。”
“又是這樣……”
吉米撇了撇嘴,沒有再打擾於東寫作。
他將《生化危機》的稿子放回屋裡,然後從冰箱裡取出一個西瓜,切出來一半,又拿了把勺子,晃悠悠地跑到院子裡的藤椅躺下。
吉米一邊挖著西瓜心往嘴裡塞,一邊想著《生化危機》裡面的情節。
他剛才本來想好好跟於東聊聊這部的,但是無奈於東又在寫新書,他只能把一肚子的想法憋了回去。
《生化危機》給他的驚喜太多了,可不僅僅是一個充滿懸念的開頭而已。
於東的場景塑造能力實在是一絕,中間讀到某些情節的時候,他甚至有種喪屍就趴在旁邊舔他耳朵的感覺。
在此之前,於東所有的,包括那些科幻,總會包含一些人性思考和文學探討。
但是這部卻完全不同。
倒也不是說看這本書就不會有思考,只不過吉米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根本來不及考慮什麼人性啊,什麼哲學啊,他全程都被那些刺激神經的情節和有如身臨其境的畫面所吸引,每一刻都在感受著當下故事情節帶來的衝擊,同時又在期待著下一刻的故事走向。
直到整本書看完,渾身因為刺激而張開的毛孔慢慢收縮的時候,才有那麼片刻的閒暇去思考這本書要表達什麼。
這就是一本商業性極強的通俗,目的就是為了給讀者帶來一浪高過一浪的精神刺激。
更讓吉米感到驚喜的是,這部所構造的世界可挖掘的地方有很多,完全可以做成一個優秀的系列。
這對那些電影製作公司來說,可是有著極大的誘惑力。
系列作品,最容易成為經典,只要一部成功,後面的錢就賺不完。
……
於東一直寫到晚上父母回來之後,才算是歇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