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v寫法也就是視點人物寫作手法,這種手法可以透過選取不同視角闡述同一場景,尋求差異,為讀者帶來感官刺激。
像是《冰與火之歌》用的就是這類手法。
於東沒有用是因為他就想站在上帝視角敘述這件事情,就是要在裡面加點料。
他在書裡面加入的很多東西,比如能源枯竭,氣候變化,基因技術濫用,都為了讓讀者感覺書裡面的故事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然後他又寫了美國政府瓦解,寡頭控制政權。這些寡頭又控制歐洲,瓜分東南亞,透過手中掌握的技術和資源奴役當地人。在後面攻圍城的時候,他們又派遣間諜使用自由民主言論蠱惑人心。
這一切的一切,其實就是為了隱隱地給讀者們心理暗示,美帝的那套思想要不得,害人害己。同時也暗示國內讀者提防漢奸,不要被美帝那套言論蠱惑。
後來的很多漢奸,都是這段時間培養出來的。
於東要認真地把握尺度,他沒有把中國寫得太強,而是勾勒出一個未雨綢繆、默默發展,一切以穩定為主的國家形象。就是想要告訴人們,中國可能才是最終的答案。
因為思想的交鋒要潤物細無聲,如果他把中國寫得太強,那就脫離了實際,適得其反,讀者們會認為這些故事不過是精神勝利,沒有絲毫參考意義。
如果於東現在把中國寫成超級強國,讓周邊國家瑟瑟發抖,讓歐美碰都不敢碰,爽是爽了。
爽完呢?除了被讀者罵弱智,還能有什麼。
如果這樣就能做思想武器影響別人,那麼地攤上的那些小故事早就能振興中華了。
想要讓人接受一種思想,最好的狀態就是別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默默接受了這種思想,只有這樣,這種思想才會紮根,發芽,生長。
……
五月二十六日一大早,於東剛洗漱回屋就接到了楊蕭的電話。
“蕭姐,怎麼這麼早給我打電話?”
電話那頭的楊蕭笑著說道,“我這不是怕你去上班了麼,所以早點給你打電話。最近有沒有新作?老譚他們編輯部最近壓力很大啊。”
“蕭姐你大清早給我打電話不會就是問稿子的事情吧,這可不像你風格。”於東笑了笑,繼續說道,“我最近是有一篇正在寫,不過篇幅有些些長,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出來。”
“沒事嘛,長篇可以先寫點出來,一邊連載一邊寫。《第二世界》還有幾個月也結束了,趁著結尾這幾期的熱度出新書也很好。”
“還是等我寫完給你們吧,大概還有一個兩個月就能寫完。”
“好,等你訊息。”之後楊蕭頓了頓,才繼續說道:“我打電話來,還有另一件事情要跟你說。”
於東撇嘴笑了,他就知道不會只是問稿子這麼簡單。楊蕭從來不會親自來問稿子的事情,一般都是讓譚鍇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