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衡會意,接過話頭道:“我會盡量透過角色之間的對話把於西那篇小說的內容給展現出來,只要讓觀眾知道於西寫了這麼一篇小說,內容大概是什麼樣的,對女主角存在什麼樣的影響就行。而且老張的意思呢,也是儘量突出李雪蓮這個人物,所以在情節展開上也會盡量著重於描述李雪蓮在村裡生活環境。”
等劉衡說完,張一謀又開口道:“於老師,我真的要跟你誇讚一下老劉的編劇能力,雖然他擔任編劇的電影並不多,但是他的編劇水平在國內絕對算得上數。”
“這一點我絕對相信。”於東笑著點頭。
劉衡有些意外地看了眼於東,他沒想到於東反應這麼幹脆,而且言語中非常真誠,一點也看不出來是在恭維或者附和。
於東當然真誠,事實上,他比張一謀還要了解劉衡的編劇水平。
《集結號》、《少年天子》、《秋菊打官司》、《菊豆》、《金陵十三釵》、《雲水謠》、《中國往事》等等這些影視劇,都出自劉衡之手。
後世,在國內編劇界,劉衡儼然是一座令人仰望的大山。
“編劇方面我沒什麼意見,能請到劉老師這樣編劇來主筆,我很榮幸。”
張一謀眉毛一揚,笑道:“於老師你這是答應了?”
“答應了。”於東笑道:“我沒有拒絕的道理,不過我還有一點擔心。”
“嗯,你說。”張一謀目光炯炯地看著於東。
“小說裡面涉及到了敏感時期,如果照著小說拍出來,廣電那邊過審會不會有困難?”
張一謀拍著胸脯說道:“這個你放心,我對怎麼過審很瞭解。”
聽到張一謀這話,於東的耳朵嗡嗡響了一下:這話怎麼這麼耳熟呢?
隨後他就想起來了,這話張一謀後來在拍《活著》的時候也跟餘樺說過。
但是結果《活著》並沒有過審。
有了這個“後車之鑑”,於東心裡也直打鼓,心說這次張一謀別再玩脫了。
如果這次玩脫了,不光是《寡婦之死》出不出得來的問題,後面的《活著》恐怕就更難了。
“我覺得張導你還是多些準備好點。”於東提醒道。
張一謀點頭道:“好,我會注意的。”
於東觀察到,雖然張一謀嘴上這麼說,但是從表情來看,他並沒有把過審的事情當回事。
也是,張一謀的導演生涯起點太高,迄今為止基本一帆風順,拍什麼就成什麼。如今的他還沒經歷過大挫折,是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候,當然對於自己有著充分的信心。
這時蘇桐在旁邊笑著問道:“這次的演員,張導是怎麼安排的?”
“安排還談不上,只是有了些想法。”張一謀笑道:“裡面的主要角色不多,李雪蓮這個角色我準備還讓鞏莉來,她戲路也適合。另外一個重要角色於西,老劉跟我推薦的是李雪建。”
一旁的劉衡點頭道:“李少虹的新電影《四十不惑》我是編劇,所以前段時間我跟主演李雪建有不少接觸。他在《四十不惑》裡面演的就是個知識分子,角色呈現上不會有任何問題。”
“可是於西這個角色很有爭議,李雪建來演會不會不合適?”於東擔心道。
李雪建這兩年正當紅,連續主演了《***》和《渴望》。
他現在的形象極其正面,忽然讓他來接於西這樣的角色,他未必願意,就算他願意,觀眾們也有可能接受不了。
現在的電視觀眾太當真,很容易把演員跟角色綁在一起。不少人真的就認為,演好人的是好人,演壞人的是壞人。
如果一個人把反面角色演得很生動,觀眾們第一反應不是這個演員演技有多好,而是認為這個演員就是這樣的人。
後來演了《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馮遠佂就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