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未來的風> 第十八章 民心所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 民心所向 (1 / 2)

騎著我的電動車遊蕩在河邊小道,望向遠處,林立高樓被青茂包裹。也許是一人久了,有時想的多,想的多了就有感慨,不由得驚訝自問這滄桑鉅變僅有二十餘年?

作為地地道道的濰坊人,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更是活在這裡,對她的感情難以說清。此時的我二十有餘,更近而立之年,回憶二十年前,那是的我也才六七歲,記憶卻是零星點點,有些模糊。但是,當初濰坊的樣子還多有記憶,用滄海桑田這詞一點也不為過。

懵懂的年紀,對著世界的認識也僅僅是這小城,去過最遠的地方,莫過新年的時候回老家探親。寒冷的冬天父親騎著摩托車,我便靠在父親的背上,冷風拂過卻夠不著我,也許是那時候養成的習慣,沒事的時候,我很喜歡騎著我的電動車穿梭在白浪河邊的小道上,眺望兩岸的風景。

即便是那二十年前,濰坊這裡小城也展現出了勃勃生機,白天與夜晚本該是兩個世界,卻將人們的生活緊密的聯絡在一起。白天的生活僅僅是工作、學習,回想起來還有幾番枯燥,但這本就是人生的必須經歷的過程。到了晚上,最喜歡的便是跟著我的父親,在這不大不小的城市溜達,看看這濰坊的小城風光,感受這夜晚的魅力。

“走?帶你去夜市逛逛?”

晚上,父親下了班,最喜歡的便是問我這一句,也許是看我放假呆的久了。這時候我的反應當然是興致勃勃地跟著父親出門,年紀小也好動,走多少路也不覺得累。

說起夜市,那便是濰坊晚上的南門夜市。

一路溜達,和我父親來到南門夜市,這裡人流攢動,兩邊小商小販叫賣著。還記得,有賣手錶的,小販為了展示手錶耐用防水,還專門將那手錶泡在水裡供他人觀看。南門夜市並不是很長,不需半個小時便能走個來回,熱熱鬧鬧的讓夜晚不那麼沉寂。

有時候,出門很早,夜市逛得也快,我父親還會順道帶著我去百貨大樓逛一圈,我父親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喜歡去逛商場,不管買不買,先去看看再說。只是那時候濰坊還沒有泰華,若是那時候便有了泰華,我父親怕是還要去泰華逛一圈。

回家的路正巧路過白浪河,只不過那時候的白浪河可與現在這白浪河不太一樣。那時候有一句話叫“白浪河黑浪翻”,以此來諷刺這白浪河裡面的水渾濁不堪,甚至從白浪河裡散發出惡臭。然而,誰能想到隨著數年的治理,現在的白浪河煥然一新,兩旁綠樹成蔭,包裹林立高樓,綿延數十里直至濱海新城。

正所謂“濰濰清河碧波盪,兩岸樓林連綿生。”

隨著我逐漸長大,也逐漸認識到外面的世界,不過濰坊是小城的印象卻依舊印在心中,畢竟與省會、一線城市相比,濰坊可說是籍籍無名,即便濰坊早早就有了“風箏之都”的美譽。

時間一閃而逝,我也年近二十,對濰坊的從新認識也是從那一年開始的。

“走?我聽說白浪河從溼地直通濱海,咱們去看看?濱海建的可好了!”

二十年的生活,不過是從家裡到學校,那個時候不像現在會經常出去旅遊,見見世面。有時候父親會跟我絮叨,在他那個年代過年看親戚都是沿著河徒步,早上早起,到了親戚家就直接吃飯,吃完就往家走,哪像現在,交通這麼便利。聽到這裡我可是嗤之以鼻,心裡想著你那是什麼時候,現在是什麼時候,老是拿著過去和現在比。不過,這也是老一輩的記憶,他們對於我這二十來歲的人來說,經歷的更多,濰坊的鉅變更加清晰明瞭。

家裡有輛摩托車,對於現在的來說,摩托車已經很少了,大多數還是用電動車來的方便。當然,這摩托車走得遠,加油也方面,上面還有著許多記憶,從老家跑個來回便是用的這輛略顯陳舊的物件。

通往濱海的路上,我的父親嘴裡不停地感嘆,現在濰坊的發展真的太快。兩邊的高樓大廈更是鱗次櫛比,白浪河邊便捷的綠道也為這趟濱海之旅提供了捷徑。

過去的濰坊,極為注重工業發展,從濰柴動力到鍊鋼廠,為這濰坊的環境做出了不小“貢獻”,也讓這原本清麗的白浪河變得汙濁。然而,現在的白浪河兩岸風光妙不可言。順著白浪河直達北辰溼地,這裡風光秀麗,植物繁茂,讓人頗為喜愛。即便是我這不太喜歡拍照的人,也忍不住和我父親停下來,將這美景留住。

濱海新城,這裡可以說是凝聚了濰坊十幾年的心血,初見此地,心中大為感慨。遠遠地便看到那矗立在大橋中間的“渤海之眼”,頗為宏偉壯觀。駐留此地,清風拂過,比之濰坊市裡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整潔的街道,清新的空氣,無不為這座濱海之城感到興奮。

在這之前,我心中一直認為,濰坊是半島城市,沒有海。十幾年的成長,第一次見到海還是在黃島,這一次在濰坊見到了廣袤無垠的大海,我不由得驕傲起來,濰坊這座城市給我帶來的驚喜,可說是無以復加。

濰城?奎文?在我還沒有被父親帶著轉悠時,我本以為濰坊就這兩區是城市,有著高樓大廈,在父親的話語中,在往前看,濰坊也只有濰城還算個城市。但是,坊子、寒亭已經建設的讓人眼前一心,原本的殘磚破瓦,變成了現在夜晚燈光璀璨的現代化城市,濰坊的也在一點一點的擴充套件,一座壯麗城市正在冉冉升起。

濰坊的發展值得深思,這裡面離不開濰坊老一輩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更離不開高明的引導。這種引導卻是潛移默化,不是那種驟然出現,而是有著明確的道路,指引著這小城逐漸強大,向著現代化新城前行。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濰坊這座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文化產業當然也不甘落後。從“風箏之都”到“壽光菜博會”“青州畫都”,讓我為這座城市充滿信心!

“大娘!您把口罩摘了,給您拍個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