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南面的蒲甘亦發兵八萬北上,要與吐蕃南北呼應夾擊大乾軍隊。
京城收到急報,緊急召開軍事會議,張曉琿雖然是第一次列席,但那些頭頭腦腦們都在等著他發言,畢竟他才是最瞭解這些火器的打法的人。
“只要有足夠的炮火,吐蕃和甘浦這些兵力不足為懼,微臣以為,我等最需做的便是保障輜重,以最快速度把京城產出的槍炮送到前線。”
張曉琿說道。
兵器工坊的產能驚人,畢竟此前幾乎供應了整個大乾的兵器,現在生產出來的迫擊炮已經到了兩千架,炮彈超過三萬發,陸續送到前線的已經有迫擊炮五百架,炮彈一萬發,但是問題竟然是找不到足夠會操作發炮的兵士。
因為把炮發出去雖然簡單,但是要算出距離精準打擊就不太容易了。
但是槍械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只是槍械剛剛出廠,還沒來得及訓練新兵,但是軍情緊急,張曉琿又被皇帝派往南詔前線,隨隊出發的還有第一批一千挺輕機槍和二千支加了三稜軍刺的步槍,另外還帶了十萬發子彈。
這樣的彈藥量都夠裝備八路軍一個師了,再加上之前就送到的迫擊炮和炮彈,大乾軍隊比李雲龍土豪太多了。
但是如果沒有這些火器,大乾軍隊僅以十萬兵力深入南詔國可以說得上是孤軍冒進,當年大唐先後在南詔戰死的兵士將近二十萬,而明朝打盤踞在雲南的元梁王也發兵足有三十萬之眾。
張曉瑛跟蕭元錦都還不清楚這些事情,她們在商量著把錦琿夜校暫時搬到張家西府外院,已經有孕婦表示要到保健院生孩子甚至坐月子,那就不適合再有過多閒雜人等出入了,護衛們就先搬回東府住著。
畢竟錦琿夜校的名聲已經打出來了,學生們也不會嫌多走這麼些路,當然如果有腳踏車就更好了,沒有腳踏車有公交車也行。
“爹,我記得宋朝好像就有公交車了,咱大乾京城不能想法子弄個公交系統嗎?”張曉瑛問道。
她在保健院下班就直接在夜校上課,現在夜校的課結束了正坐在她老爹的腳踏車後座往家裡回去。
腳踏車顛是顛一些,可是速度真是快多了,護衛們騎著馬需要加快速度才追得上,張曉瑛無語地看著圍在自己周圍的護衛,想著怎麼才能不讓這麼些人總是跟著自己。
蕭十二趕著騾車跟在後面,隱隱地,他也發現這輛騾車似乎有些不一般了,只是他也說不出哪裡不一般,但他就是不讓騾車離張曉瑛太遠。
皇帝已經把其餘的十三名蕭衛召回去了,現在張曉瑛身邊主要就是衛靖的親衛,而且自從去了一趟衛靖的營地回來,這些護衛們對張曉瑛的態度明顯不同,更多了幾分敬重。
“南宋時的臨安城就有觀光用的油壁車,供遊客觀光用的。”張德源答道。
他每天騎腳踏車上班,翰林院連掌院大人都已經學會了騎車,但是大乾還沒生產出第三輛腳踏車來,因為許多零件是需要車床才能車出來的。
看吧,這就是雖然開發了產品,但是產業鏈跟不上也是白搭。
本來兵器工坊可以做出更多車床的,但是現在所有產能都拿來製造槍炮,別的一律靠邊站,他們暫時也沒有別的辦法。
讓張曉瑛肉疼的其實還有嚴明昊,現在真的找不到一個可以替代他的人出來,可見大乾的工業人才儲備遠遠不足,大概這也是朝廷想要普及教育的原因。
但是回到家竟然意外看到了嚴明昊,她哥也回家了。
“小張大夫。”嚴明昊給張曉瑛行禮。
“嚴明昊啊!你現在看起來跟……”張曉瑛本來想說“跟剛從牢裡出來的時候差不多”,但還是及時把這話嚥了回去。
“跟剛從牢裡出來那會差不多。”嚴明昊笑道,方才奚三娘就這麼說過了,還說今日燉了雞湯,要他多喝兩碗。
“搞這麼辛苦幹嘛呢?”張曉瑛說道。
“習慣了,朝廷也急,我又想做到最好,您不是說一定要做到最精準嗎?”嚴明昊說道。
“辛苦了辛苦了,可以歇幾天了吧?”張曉瑛問道。
“可以,如果將軍不再拿出新的槍械,也不需要我待在兵器工坊了。”嚴明昊答道,頓了一下又說道,“就算拿出了新的火器,兵器工坊應該也有工匠會造了。”
“那你能回來了?”張曉瑛驚喜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