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問了,他今日就得問個一清二楚。
“自然是的,以前在師門的生活更像是全家人一起做了一場夢,如今夢醒了,夢裡的事情倒是記得清清楚楚的。”張曉瑛說道。
皇帝雖然也覺得不可思議,但是那師門既然都能把物品送到熒惑了,還有何事是他們做不到的?更不必說是讓一家人一起做個夢了,只是為何做這般好夢的是這家人呢?
“為何會送你們來呢?”皇帝問道。
“這個安平也不清楚,大概因為您是明君?”張曉瑛說道。
皇帝不語,他自己也很多次想過這個問題,張家兄妹憑空出現一次兩次力挽狂瀾,張父雖然為人低調凡事並不出頭,但拿出來的奏章無一不是言之有物,特別是那每五年制訂一個小目標的治國方略甚是實用。
把張家人送來,真的是為了幫助自己治理這天下嗎?
“安平,你的師門這般厲害,何不自己立個朝呢?”皇帝問道。
啊?
這是試探嗎?怕我家造反嗎?
張曉瑛懇切地看著皇帝說道:“陛下,您當了皇上以後出過幾回京城?”
出過幾回?一回也沒出過!
好幾次他想要御駕親征,那幫老臣一頓哭天搶地地攔著,別說京城了,連宮門一年都出不了幾回。
想他年輕時也愛遊山玩水,常常趁著打仗間隙去附近賞景,本以為當了皇帝也可來去隨心,誰曾想,批不完的奏章就不必提了,連出個宮門都得提前做上許多準備事項。
“二十七年了,朕還真是一回也未出過京城。”皇帝也是一陣感慨,突然覺得做這皇帝也是無趣得很。
“可這世間多好玩啊!若是咱大乾鋪上了鐵路,去哪都四通八達,嚐盡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張曉瑛把“也就沒有白活一世”嚥了回去。
“人生在世豈能只想著吃喝玩樂?”皇帝正色道。
其實他可以確定張家父子是不欲自己立朝的,若是想,他們何必找上自己?
此刻聽張曉瑛一說,他更加明白了這當皇帝在他們眼中實不是什麼好差使,而若真是他們的師門把他們送到此處,萬一他們出了事人沒了,他們的師門又再送了別的人過來,那些人心思不純想要自己立朝,豈不糟糕?
甚至於,萬一也已經有了旁的人過來,偷偷躲在一處積蓄力量,拿出來的火器比大郎的更厲害……
“你方才說的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便可把物品送到熒惑,那這科學技術是何意?”皇帝問道。
看來這些東西都與這科學技術有關,這詞語他亦是第一次聽聞,且他這些時日亦感受到了這科學技術的威力。
“科學便是反映各種事物的客觀規律的學識,技術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對科學知識的瞭解可極大促進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也被稱為第一生產力,哪個國家族群掌握了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哪個國家便可掌握話語權,但發展科學技術不可一蹴而就,需循序漸進發展。”張曉瑛說道。
她其實瞭解得也不算透徹,但皇帝應該也能理解了。
“此話怎講?”皇帝問道。
“比如我兄長造出來的火炮,若是那炮筒的鋼材質量不好,每發出一炮都有炸膛的風險,如此便得先造出不會炸膛的鋼材,要造出不會炸膛的鋼材便得了解組成鋼材的各種物質分別佔多少,特性如何,瞭解它為何如此,以便日後再造更好的鋼,這個過程需要不停做實驗積累資料。”
張曉瑛說道。
“你們不是在師門習得了許多學識嗎?”皇帝說道。
“我們習得的也有限,與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差了十萬八千里都不止,而且我們又不是長生不老,大乾如果不能儘快培養出更多科學人才,只靠著我,陛下,我家也就是我對這科學技術瞭解的比較多,那是很被動的。”
張曉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