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張家的土豆地一片忙碌,張德進跟張大有站在堆成小山似的土豆麵前不知所措。
張曉琿兄妹倆的兩個莊子一個三千畝地都種了土豆,另外三千畝種了冬小麥,本來他們兄妹倆都是農盲,但是張曉瑛因為幫著她爹看顧過後園子,又加上農業科學這一塊也非常重要,她花了不少時間瞭解和整理資料,現在也算是大乾的半個農業專家了。
同樣滿臉愕然的還有跟在張曉瑛身邊的戶部勸農司大人們。
這一堆堆的果實難道都是地裡種出來的?
“十一叔,大有叔,這幾位是農司的大人,來了解土豆種植情況的。”
張曉瑛給他倆介紹道。
古代平民對官員多少都有一些心裡上的敬畏,她叔叔顯然還沒適應跟官員打交道的過程。
今天張曉瑛頭上戴著一頂深灰色漁夫帽,大大的帽沿把她的小臉遮擋得嚴嚴實實,京城到了秋冬季節跟現代一樣,天高氣爽時陽光紫外線特別強烈,她可不想自己未老先衰。
“草民張德進見過眾位大人。”張德進恭恭敬敬給官員們行禮。
雖說自家哥哥現在也是官,但其實他哥當官以後他倆也沒在一起相處多久呢!
“張兄弟不必客氣,我等今日是專程來請教學問的,叨擾了。”為首的大人也姓張,張曉瑛喊他司農大人。
這位可是安平郡主的親叔父,如今看著雖是一副莊戶人家模樣,可安平郡主看著也是莊戶小娘子的樣子,只是這家子如今可不得了,父親是文官培訓機構的籌建掌事人,兄長是武備學堂的籌建掌事人,一家子把大乾的文武都佔了。
朝裡也不是沒人嫉妒,可人家是有真本事,好比張小將軍那火器,滿大乾誰能造得出來呢?
因此自己也萬萬不可在張家人面前失了分寸才是。
“大有,你兩茬土豆都種了,你來給眾位大人介紹。”張德進對站在自己身後側的張大有說道。
“十一叔,這畝產得先算出來,這樣好判斷土豆產量有沒有降低,如果降低要及時脫毒,不然日後土豆產量就會越來越低,能低到一半了。”張曉瑛說道。
“瑛姐兒,上一茬土豆畝產多少?”張德進問道。
“四千五百六十二斤。”張曉瑛答道,她記性好,記得清清楚楚,這相當於現代的六千兩百多斤。
張司農和別的戶部大人們面面相覷,難怪這果實堆的跟小山似的,難怪皇上專門傳話讓他們跟著安平郡主跑一趟,這叫土豆的莊稼若是大乾都種上,哪裡還用擔憂有饑荒?
“司農大人,這土豆在大乾各處都可種植,耐旱易成活,這一整顆都可食用。”張曉瑛拿起一顆形狀標準外表光滑的土豆遞給司農大人,這位就相當於大乾的農業部長,他的部門主要的工作就是督促各地按時開展農業耕種活動,這土豆要讓農民們種到自家地裡,還得靠他們去大力推廣,不然她剛剛測算了一下,按照原來的產量這些土豆可以種十萬畝地之多,她可沒有精力去找喊人種去。
張司農接過這顆他從未見過的土豆,上面還帶了些泥土,他忍不住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氣味清新自然,想來味道也不錯。
“如今這地裡畝產幾何?”他問道。
“回大人,這是半畝的產出,兩千零八十五斤。”張大有拿出一張記著數字的紙張遞給司農大人。
他很是羞愧,沒能把土豆種出跟上一茬一樣的產量。
“非常好,大有叔,你肯定很用心了,這秋土豆產量原本就比春土豆低許多。你跟大人們說說土豆是怎麼種的吧!”張曉瑛誇讚他道。
“好,大人請看,這是小的種了一年土豆做的記錄。”張大有給司農大人遞上一個本子。
司農大人詫異地接過本子開啟,裡面清清楚楚按日期冷暖天候記著土豆的狀態,一目瞭然。
他忍不住問道:“此冊的內容都是你所作?”
“是,這圖表是我家小姐教會小的做的。”張大有說道。
難怪啊!人家便是種莊稼都做得如此精細,難怪深得皇上器重。
司農大人看著手中的冊子想道,轉身對張曉瑛說道:“郡主,這冊子可否借與我等整理成冊?”
“自然可以,如今科學院也在做農業科學研究,司農大人若是發現有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還請推薦與我。”張曉瑛說道。
“一定,一定!”司農大人連連點頭。
這麼好的莊稼他要是不把大乾的空閒土地都種上,這個司農的位置他也不用做了。
下午張曉瑛回到家,葉氏正在前院翻曬放在大圓簸箕上的辣椒,紅豔豔的辣椒看起來煞是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