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順著竹桶一路走過去,覺得自己姐夫這個會元真是名副其實,只見水流源源不斷順著竹桶流淌,到了莊稼地的地頭就淋到了莊稼上,幹活的人只需要檢查水流是不是順暢就行了。
其實把水從低處往高處抽的裝置李峰也見過不少,鄴城就有龍骨水車,但是看起來姐夫家後園子這個做起來要複雜許多。
“姐夫,為何不做一個龍骨水車?”李峰問道。
“這個呀,瑛姐兒要這麼做的,我也不知曉她想做什麼。”張德源實話實說,閨女最近玩的事情越來越多,聽說還做起了蒸汽機,工業革命哪裡是那麼容易做起來的呢?這孩子也真是的,幸虧她沒錢,不然只怕連火車她都想造出來。
不過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回去的路上張曉瑛就跟她爹說了:“爹,我看得想辦法改進一下咱大乾現在的車床。”
張德源無語地看著閨女,改進什麼大乾的車床,大乾有車床嗎?據他有限的工業知識告訴他,我國第一臺車床新中國成立後才誕生,還被印在了兩元的人民幣上。
閨女現在就想改進車床,那不跟在現代想要登月一樣嗎?
“又渾說,大乾哪來的車床。”張德源提醒閨女。
“有的,只是不叫車床,我瞭解過了,像木工製作木碗那種腳踩的削刀,還有磨玉石的磨砂機其實都是車床的雛形,咱們得先把切削螺紋的車床弄出來,不然製作螺絲釘太麻煩了。”張曉瑛說道。
她其實是剛剛想到支教時村裡水輪泵需要使用到螺絲連線各處零部件,當時她和一起支教的老師發現那個抽水灌溉系統時師傅正在維修,她們好奇之下全程觀摩了維修過程,最後欣喜地看到低處的水被源源不斷送到高達十五米處的水渠裡,印象極其深刻。
她看過關於一顆小小螺絲釘是怎樣被製造出來的兒童科普書籍,知道造出標準的螺絲釘需要用到車床。
張德源聽了閨女的話也覺得有道理,螺絲釘雖小,可哪裡都需要它啊!要不怎麼總說“我是祖國的一顆螺絲釘”呢?而且螺絲釘最好是統一標準,手工打製的太難做到了。
“能行嗎?”張德源問閨女。
“按理說技術上是可行的,不過還得等嚴明昊回來問問他。”張曉瑛答道。
“瑛姐兒怎麼還知道磨玉石呢?”李峰聽著這父女倆的對話半懂不懂的。
“舅舅,我要請磨玉石的工匠師傅幫我磨玻璃鏡片,一會我帶您去參觀我的實驗室您就明白了。”張曉瑛答道。
舅舅來到京城讓她心中特別有依靠,三十歲左右的外科大夫,正是技術成熟的時候,而且舅舅比現代的醫生更早進入臨床,只要理論補齊了,手術技術只高不低。
而且舅舅來到京城又是來做培訓的,要是可以留下他開設一個外科專業的學科……
張曉瑛越想越覺得前路光明。
回到正院張曉瑛直接把她舅帶去了西府實驗室,李峰看著一直跟在外甥女身邊的兩個護衛心裡直嘀咕,這倆其中一個他認識,在鄴城時自己還給他換過藥,另一個穿的衣裳也一樣,只是面孔是陌生的。
外甥女一個小娘子身邊沒有婢女倒是跟著兩個郎君,本來就不好找婆家,這麼下去只怕是再難找的了。
他心中嘆著氣,知道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
等他到了實驗室看到幾個道士心中更是拔涼拔涼的——
原來外甥女迷上煉丹修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