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室裡的鬍子先生們都參差不齊坐下了,在最後的角落處卻還站著一個人,光線不好離得遠,張曉瑛只看出來是個沒留鬍子的小哥哥。
“小生有一事欲請教安平縣主。”那小哥哥抬手揖禮開口說道。
來了來了,就知道會是這樣。
“你請說。”張曉瑛看著他微笑著說道。
“小生近日遇一難題,久思不得其解,安平縣主既為我等授課,想來必有思路。”那小哥哥說道,聲音倒是清朗好聽,那話語卻帶著咄咄逼人之勢。
“我給各位教授珠演算法僅是因為我有幸比諸位提早學會了珠算,並不是因我比諸位先生學問更高,不過你也可把此難題說出來,大家也可互相探討。”
張曉瑛說道,她可不敢小看古人的學識,要知道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遠遠高於同時代的世界各國。
“小生遇到的難題如下,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小哥哥朗聲問道。
啊這……!
張曉瑛看過《九章算術》,這小哥哥還算善良,沒拿《九章算術》中最複雜的題目來為難張曉瑛,只拿了一個雞兔同籠的問題出來。
張曉瑛默了一下,把35只雞兔都砍掉兩條腿共砍去70條腿,剩下的24條腿就全是兔子的,24除以2等於12,35減去12等於23。
這是小學四年級的內容,但因為這是趣味數學題目,她在更小的時候就接觸過了。
當然還有更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法,只是張曉瑛儘量先把自己代入古人的思維方式來解題。
“雉23,兔12。”她答道。
臺下起了一陣輕微的騷動,鬍子大叔們都在互相竊竊私語。
只聽那小哥哥又說道:“謝縣主賜教,小生此前還遇過一難題仍是未解,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几何。”
張曉瑛暗搓搓翻個白眼,還“謝縣主賜教”,真正要請教您該問的不是解題過程嗎?這答案您早就知道,這都完全不掩飾考問的意圖了。
那小哥哥的話音落下,臺下又起了騷動,有一些鬍子先生還很不贊同地看向那小哥哥。
這道算題可不簡單,這麼為難一個小娘子也太不厚道了啊!哪個小娘子沒事會學這類算題,平日管理中饋也就是加加減減罷了。
他們還沒來得及開口阻止,就見臺上的張曉瑛轉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易圖,三兩下標好尺寸,又三兩下得出答案,還把運算過程都列出來了。
“水深12尺,葭長13尺。”張曉瑛答道。
這道題只需要應用到初中學的勾股定理來解題,實在算不上太複雜。
臺下自她在黑板上畫圖開始就安靜下來了,這時隨著她的話音落下又開始嗡嗡嗡起來。
“小生還有……”,那小哥哥還想再出題目,徐良趕緊說道:“週四公子,先讓縣主教授珠演算法,日後你再找機會請縣主賜教罷。縣主,先上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