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球型旋轉展示櫃的左側和右側,各放置了一個巨大的王蓮葉片浸製標本。
直徑均超過3.3米,密封於高約1米的圓形玻璃展臺中,栩栩如生,引發眾人驚歎。
尤其現在是3月份,氣溫較低,人工湖的王蓮還未種下,有些從未見過的遊客內心充滿了驚訝,急忙湊上前拍照。
兩個王蓮葉片實在太大,單個葉片表面積約9平方米,相當於一間書房或衛生間的大小,儼然一座圓形綠色小船,一正一反的漂浮在溶液中,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
很快,周圍便圍了一大圈遊客。
“這就是打破吉尼斯記錄的王蓮葉片!”
“兩片都是嗎?”
“都是,一個直徑3.38米,另一個直徑3.42。”
“儲存得好完整啊,一點都不見損壞。”
“這邊展示的是正面,另一個展臺是反面。”
“原來王蓮葉片的背面是這樣的,放射狀的粗壯葉脈如蛛網一般密集,怪不得能托起整個葉片。”
“看莖稈上漂浮的絨毛,簡直太鮮活了,和活著的時候一模一樣!”
“真好,能以這樣的方式儲存。”
“瞬間明白了標本存在的意義。”
即使在人工湖還未到達觀賞時間的情況下,來花間集的遊客也能透過王蓮葉片標本,觀賞到獨一無二的風景。
同時讓具有象徵性的王蓮葉片永久地儲存下來,作為記錄的見證。
或許這就是標本存在的意義。
周圍的拍照聲連綿不絕,相機伸長的鏡頭不斷拉進,從各個角度拍攝漂浮在密封展臺的葉片。
能在這裡看到全國、不,應該說全世界唯一兩個直徑超過3.3米的王蓮標本,絕對不虛此行。
……
姚冰兩人從眾人的包圍圈中走出,來到展廳的外圍。
這裡是組合標本區,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標本組合,既是科普也是一門藝術。
她看到了放置於同一個標本框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各有千秋。
世界四大高山花卉:高山杜鵑、綠絨蒿、報春花、龍膽的標本同樣放在一起,它們的花瓣浸潤在液體中,整株直立,顏色鮮明。
裡面除了高山杜鵑,姚冰對另外三種植物都很陌生,但並不妨礙她欣賞這些高山花卉的美。
“綠絨蒿長得真好看。”姚冰低聲讚歎,譚雙雙也湊了過來。
容器中是呈現著夢幻藍色的花朵,花瓣單薄微帶褶皺,微微向下垂落,莖稈纖長帶刺,顯得嬌嫩又迷人。
很難想象它會生長在氣候寒冷的高山環境中。
講解適時響起:“綠絨蒿為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的統稱,是喜馬拉雅地區眾多高山植物的明星物種,被歐洲人稱為‘喜馬拉雅藍罌粟’。
它的花型碩大、色彩豔麗,分佈於海拔30005500米的高山灌叢或流石灘,被譽為‘
離天空最近的花朵’。”①
不愧是‘離天空最近的花朵’,顏色純淨得如同天空一般。
再往前,佛教“五樹六花”的植物標本,單獨做成了一個場景。
五樹為菩提榕、大青樹、貝葉棕、檳榔、糖棕;六花為荷花、文殊蘭、黃姜花、黃緬桂、雞蛋花、地湧金蓮。
組合在一起頗有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