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93 (3 / 5)

“這是...苔蘚?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觀察,不錯,很清晰。”

“展示的標本植物都好小,原來這就是微小植物展區。”

“突然夢迴初中生物課,有點懷念。”

“小X,你快過來看,這個地衣長得像紅珊瑚,真好看!”

……

來參觀的遊客從未沒有嘗試過這種體驗,紛紛激動地湊到顯微鏡前觀察。

姚冰兩人也是一樣。

離他們最近的展櫃中,放置著不同形狀、不同質地的石塊,上面附生著薄薄的一層地衣,旁邊有專屬的介紹牌。

地衣是藍細菌或藻類與真菌共生的複合體,單列為地衣植物門,全世界約有26000種,形態各異。①

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們,能看出真菌和藻類的分佈,種種細節清晰可見。

姚冰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畫面,眼中充滿了驚奇。

不得不說,很多地衣長得挺好看,不像她認為的暗綠色的一團,反而顏色鮮豔,有自己獨特的美。

在顯微鏡的放大之下,她彷彿來到了‘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的世界。

姚冰一個接一個的觀察地衣,譚雙雙則去觀察藻類。

透過講解得知,藻類植物每年為地球製造90%以上的氧氣,是大氣中氧氣的主要來源,為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譚雙雙對藻類植物很感興趣。

和那些萌萌的銷動物、霸氣的猛禽、或是像蘭花那樣優雅的植物、各種美麗的花卉相比,藻類無疑很容易被忽略。

但藻類也有自己的觀賞性。

比如她剛才看到的色球藻標本,在顯微鏡下像是兩顆背靠背的綠色半球形Q糖,帶著一點毛絨絨的質感,小小的一顆,頗為可愛。

念珠藻,藻如其名,如一串串綠色帶著花紋的念珠。

小球藻,個頭較大,不用顯微鏡便能看到。

被做成浸製類標本,泡在溶液中,似一團團綠色毛球在瓶子裡漂浮,保持著原本的翠綠和鮮活,十分惹人喜愛。

……

這些地衣、苔蘚、藻類均為葉晗精心挑選的品種。

標本處理得非常乾淨,形態各有不同,最大程度保持植物原有的狀態,顯微鏡下清晰可見,帶給遊客不一樣的感受,激發人們的探索慾望。

*

姚冰兩人藉助顯微鏡見識了一番微觀的世界。

這樣的活動,無論對於她們還是其他遊客而言,都是一次絕無僅有的體驗。

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標本館,只是掛在牆壁上的一幅幅乾枯的臘葉標本,因壓制後失去水分,顯得色彩黯淡,毫無生機。

沒想到一路走來驚喜不斷,不僅標本完好如初,還有各種各樣從未預想的展示方式。

最大與最小種子的對比,存量稀少的海南黃花梨老料,開花後死亡的貝葉棕,顯微鏡下的微小植物標本......其中有驚歎、有震撼、有新奇,極大的增長了見識,令人歎為觀止。

再往前,便到了生態系統標本牆,也是最為宏偉的一個展廳。

展廳由四個標本牆和中央的立體放映廳組成,恢宏大氣,空間感十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