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個展覽溫室的蘭花競相開放,鬱博士帶領的團隊開始忙碌起來。
他們從正處於花期的蘭花中、分批採集最優質的樣本,進行低溫授粉及蘭花種子的催發。
利用有性生殖的專利技術,在調配好的培養基中培育大量蘭花種苗。
經過大半年植物營養液的灌溉,以及展館內溫度、溼度的精心把控,蘭花們花粉飽滿,種子的利用率比以往提高了數倍,從不到1%的機率提升至810%。
也就意味著,單次能培養出幾百株具有多樣性的蘭花幼苗!
在數量上實現了質的飛躍。
研發範圍也從硬葉兜蘭、杏黃兜蘭兩種,擴充套件到十幾種兜蘭品類,初步實現規模化。
而Y省植物園的科研團隊前來花間集考察,帶來了充足的野生蘭花樣本。
拿到的時候,研究人員全都沸騰了。
這次對方的確下了血本。
為了更好地進行稀有蘭科植物的保育工作,拯救瀕危種群,許主任等人帶來的取樣袋高達600多個,含有蘭科植物種類100餘種。
雖然單個樣本有限,但種類卻超過了花間集目前所有蘭科植物的種類,足見誠意。
與此同時,葉晗也在交易介面兌換了一批S級蘭花幼苗。
包括彩雲兜蘭、麻栗坡兜蘭、秀麗兜蘭、白旗兜蘭、巨瓣兜蘭、同色兜蘭...等共計12種。
均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10積分/棵,每種兌換5棵,共花費600積分。
S級植物的幼苗果然不一樣。
雖然是一年生,但和其他的幼苗一比,個頭明顯大了一圈,葉片寬厚,色澤鮮亮,生命力旺盛,以後將是最好的母本。
適合用於雜交品種的栽培、育種,以及種子基因庫的留存。
有了充裕的樣本和成熟的技術,鬱博士的團隊預計,將於上半年培育出至少12000株兜蘭及其它品類的種苗。
其中的3000株作為交換給到中科院,由對方確定基因的多樣性,分批移栽至野外環境,為拯救瀕物種做出貢獻。
雙方均對本次合作表示滿意。
而花間集與中科院研究所的合作,毫無疑問在業內引起了震動。
得到訊息,其他植物園也紛紛前來訂購花間集的蘭花幼苗,卻被葉晗婉拒。
蘭科植物的多樣性不僅僅是讓幾株加以繁殖,而是要擴大至整個種群。
這批蘭花屬於一代種苗,其中有珍貴的野生樣本、S級‘母本’、發育完好的種子培育出的幼苗,是十分優質的親本。
在此基礎上培養出的二代苗,數量繁多,屆時再投放市場。
至少要等到明年或後年。
許主任一行離開之前,在葉晗的帶領下,參觀了展覽溫室的蘭花秘境和空中花園。
原生態的環境和大量開花的蘭科植物令眾人驚歎不已。
本以為他們Y省才是適合蘭花生長的王國,但是在花間集的溫室裡,這些蘭花的長勢絲毫不差。
附生蘭花的根鬚或牢牢攀附於大樹的樹皮縱溝、或在石壁上找到合適的位置附生,假鱗莖碩大飽滿,氣生根發達,不斷攫取空氣中的水分,保持溼度。
副教授袁經義仰頭看著大片的棒節石斛:“開得真好。很少能見到人工狀態下如此旺盛的花量。”
又蹲下看溪流旁的地生兜蘭,不時發出感嘆。
在模擬原生態的環境下長大,這些蘭花對於野外環境的適應性、將遠遠超過蘭展上的盆栽蘭花。
沒準蘭科植物的復興真的要倚仗對方。
……
在這半年內,不僅鬱博士的團隊取得了優秀的成果,蔡博士也在宿根花卉的培育和扦插成活率方面,有了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