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往K市的路上,葉晗正在搜高山杜鵑的資料。
高山杜鵑可能一部分愛花之人聽過,但在國內瞭解的人很少,而且價格昂貴,被譽為“花園裡的貴族,花卉中的西施”。
它和獨蒜蘭一樣,雖然原產於我國,可惜欣賞的人不多,最後是歐洲將其發揚光大。
自從19世紀引入杜鵑花,歐洲國家在一百多年的時間內已經雜交出近萬個園藝品種,無論在品種數量、還是栽培技術方面都遠超我國,甚至有‘無杜鵑不成園’的說法。
如今,歐洲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杜鵑花育種和生產基地,各大品種銷往世界各地,每年帶來數十億歐元的產值。
而國內在這方面就落後許多。
葉晗想了一下,不僅W市、似乎整個J省都沒有植物園或景區引入高山杜鵑,多是一些普通品種。
一來,杜鵑園不是每個植物園都會設立的專項園區;二來,高山杜鵑作為高山植物,對於環境要求高,價格昂貴且不易成活。
最重要的是,大眾對於高山杜鵑的喜愛度和認知度還不夠,圈子比較小眾。
遊客會專門去看夏日的荷花滿池、欣賞雍容華貴的牡丹、前往薰衣草花海拍照打卡,但很少聽說有人會專門去看高山杜鵑。
在網路上的分享也少之又少。
葉晗在社交平臺搜了一下關鍵詞,出來的影片大多是隨手拍攝。
比如去高原旅遊的時候,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鵑;或是在花展上見到了少見的品種,拍成小段錄影上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園藝公司所作的推廣影片。
最高點贊數不過兩萬,專門的介紹更是寥寥無幾,點贊量幾百上千,屬於沒什麼人看的那種。
葉晗關上手機,覺得花間集確實該引入這類花卉。
不說別的,只希望大眾能夠更好的認識它們,欣賞到高山杜鵑獨特的美。
……
到了K市先入住酒店,簡單收拾了一下,葉晗便去往高山杜鵑的培育基地。
杜鵑花是世界四大高山花卉之一,大多位於山野之中,不過人工培育顯然達不到原產地2000多米的高度,這次去的是位於兩三百米的半山區域。
金主管帶著葉晗前往高山杜鵑所在地,一路上見到了很多杜鵑品種,有些顧客正在下面的基地挑選種苗。
K市的花卉基地比W市要熱鬧得多,每天會接待大量客戶。
畢竟這裡的花卉價格便宜、種類多,全國各地的苗圃、花卉園都會來這裡引入種子或種苗帶回去栽種。
像普通的杜鵑花苗價格很低,46元一株,批次購買更便宜;帶回去養上一兩年,只要培育得好,輕輕鬆鬆能賣到幾十塊一盆。
而高山杜鵑培育開花的時間長,售出大多是4年以上的盆栽,單株小花苗就要上百塊,引入的人較少。
葉晗看著下面的幾波顧客,笑著看向金主管:“看來生意不錯啊。”
金主管面上並未露喜色:“還好。我們公司主營高山杜鵑,近幾年又引入其他杜鵑品種,銷量有了明顯的提升。”
原本他們公司只銷售精品高山杜鵑,利潤尚可;但和Y省大批銷售的玫瑰、月季相比有不小的差距,於是又接連引入了其他杜鵑品種。
說實話,還是普通品種賣得更快。
像西洋杜鵑、皋月杜鵑在Y省隨處可見,無論是城市綠化,還是小區、學校綠化帶都能用得上。
而高山杜鵑不僅售價高,而且不耐熱,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度,喜好冷涼環境,夏天每隔一小時就要噴霧一次,並進行遮光和降溫。
如果是養花高手,單獨養一兩盆精心呵護尚可;但若是大規模引入,必須要搭建一系列的遮光和噴霧裝置。
想到這裡,金主管不由得看了葉晗一眼。
引入2000株高山杜鵑,外加價值不菲的裝置,絕對是個大客戶。
所以他今天誰也沒有接待,只等著這位顧客到來。
葉晗環顧四周:“這裡規模不小。”
金主管:“是,我們是整個Y省種植高山杜鵑規模最大的公司,目前有8年以上的高山杜鵑共計20萬株,去年共銷售8萬多盆。”
葉晗神色微訝:“很高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