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閉館之後,葉晗將五株硬葉兜蘭放入展覽溫室蘭花展區的‘木樁’之中,再次給它們澆灌了植物營養液。
經過連續兩次灌溉,它們的根系總算緩了過來,經過數月的精心培養應該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野生硬葉兜蘭生活在海拔10001700米的石灰岩山坡草叢或石壁積土處,平均溫度不得低於16℃18℃,相對溼度需>80%,要時常噴霧保持表面溼度。
同時它對於土壤也有很高的要求。
需為溼潤的森林鈣質土,土層淺薄,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氮、磷、鉀含量高,pH在7.08.0之間。
並且植株上方要注意遮光,因為它喜歡蔭庇環境,若是頭頂有林木遮蓋,林木鬱閉度>0.8時生長良好,陽光直射會死亡。
灌溉最好用過濾後的雨水,更符合原生態環境;澆水要控制,不然會積水爛根......
總之,野生兜蘭比人工培育的品種更難以飼養,即使葉晗都要小心照料。
她讓智慧系統嚴格模擬原生態生活環境,每天晚上記錄它的生長資料。
這些野生硬葉兜蘭正處於花期便被挖出,對本體的損傷很大,又傷及了根系,基本相當於死過一次,能救回來實屬不易。
連鬱博士晚上的時候都過來看了好幾次,顯然不怎麼放心,擔心下午的狀態是植物的‘迴光返照’。
葉晗見狀乾脆請他一起照料,以免中途發生什麼意外情況。
眼下五株兜蘭安置完畢,至於十幾株野生石斛,葉晗需另外為它們搭建合適的環境。
鐵皮石斛是附生植物,一般生於海拔到達1500米的山地半陰溼的岩石、或懸崖峭壁的縫隙中,有些也會攀附於陰溼的樹幹之上。
它們用根鬚牢牢吸附住樹皮縱溝或石壁裂縫,從中吸取養分,一些氣生根則攫取空氣中的水分,保持溼度。
這樣的生長環境使它看起來很有‘救命仙草’的風範。
它們生長在半山岩壁或夾縫的惡劣環境之下、根系死死地抓住附生物,生命力頑強,裸露在外的莖集日月之精華,所以藥用價值高。
但其實是由它們的生活習性造成的。
鐵皮石斛喜歡溫度1530度的溫暖、陰溼、通風良好的環境,種植溼度需保持在60%90%之間,同時做好遮陰、避免陽光直射。
澆灌時,需用小水流緩緩澆灌,防止積水。
而岩石和樹木剛好能夠擋住大部分陽光,雨水降落時,很快順著石壁或樹枝流下,不會造成水體在根部積聚,又能保持一定的溼度。
葉晗準備模擬岩石自然條件,讓野生鐵皮石斛和曲莖石斛的生長環境更貼近原生態。
她讓王洪年幫忙選了幾塊質地粗糙、容易吸水浸潤的石灰岩放在蘭花區的木樁旁,或斜斜地豎立、或趴伏於地面,表面保持陰溼。
同時在岩石下方鋪滿苔蘚、樹皮與木
屑等混合的腐殖土,將鐵皮石斛栽種於岩石周圍。
栽種完畢,葉晗看著鐵皮石斛指節狀的莖在岩石中露出,似乎真有種生長於巖壁之中‘仙草’的感覺。
等到展覽溫室自動調整好溫度、溼度、通風等條件,應該算是比較適合的環境。
她對其中一株鐵皮石斛使用了金手指,檢視它對於環境是否滿意。
鐵皮石斛:“身上終於有了一點力氣,周圍的環境也很舒服。呼,以為要被送去加工,嚇死了。”
鐵皮石斛的鮮莖經過炒制殺青、烘乾等步驟,將處理好的石斛條剪成一個個楓鬥狀,就是市面上售賣的鐵皮楓鬥,售價很高。
葉晗摸了摸它的葉子和一節節的莖,不再那麼幹癟,看起來稍稍恢復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