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的答題區熱火朝天,每個主題室都排了長長的隊伍。
其中不僅有年齡大一些的孩子,還有很多成年人,亦或是父母與孩子一起,大家熱情高漲、興致勃勃,似乎連寒冷的冬天都染上一抹熱度。
中央螢幕的積分排行榜時刻都在變化,剛才陶曉晴還是39名,沒過一會兒就掉到了51名,競爭激烈,而今天才是科普館開放的第一天。
另一邊的植物插畫區人也很多,不過輪換速度比答題區要快,十幾分鍾就輪到了唐晶晶。
螢幕上是兩朵盛開的虞美人,然後從立體狀態變成寥寥數構成的植物插畫。
有光點在邊緣閃爍,手指只需要跟著光點移動即可勾畫出整個畫面,再填充相應的色彩即可。
很簡單,一年級的小朋友都會。
但讓人驚奇的是,不需要手指直接接觸螢幕,而是浮空繪製,一種非接觸性的科技互動。
光點的靈敏度極高,能夠進行自我美化修正,不會出現歪歪扭扭的線條,在它的引導下,每個人都能畫出完美的植物和花卉。
唐晶晶根據光點的引導接連畫了三次,到後面越來越流暢,幾乎將整幅畫印在了腦海中。
完成後,她看著自己畫出的虞美人,內心浮現出強烈的成就感。
唐晶晶從小在繪畫方面缺乏藝術細胞,這是她極少數自己完成的一幅作品。
‘要是能儲存下來就好了。’
正想著,畫作左側浮現出一行金色的字型——請對作品進行署名。
我嗎?
要我署名?
唐晶晶愣了一下,這麼簡單的作品,而且不是她創作的,即使如此也能署名嗎?
可到底敵不過誘惑,她在左側區域寫上了‘唐晶晶’三個字。
下一秒,她的作品縮小,自動存放於作品集的最後。
而此時的作品集已經收錄了近百幅作品,每幅皆署著不同的名字:馮悅、張世航、劉靜、孫林爽、鄭書雲.......
宛如一幅長長的植物畫卷呈現在她的面前。
唐晶晶看著這些畫作,內心多了幾分驚歎。
不僅是她,所有參與的遊客都擁有了自己的作品!
我的天,花間集...也太會了——
這樣帶來的參與感和歸屬感,遠比單純描繪一幅插畫要強百倍。
這些作品沒有任何重合,即使是虞美人,也有不同角度、盛開狀態、單株、兩朵、一叢、粉色、紫色等數十種不同的姿態。
它們有的是柳藝拍攝照片的簡化版,有的是智慧監控系統自動捕捉,構成了龐大的資料庫,能讓每一位遊客體驗親筆繪畫的感覺,並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
……
“姐姐,你畫完了嗎?到我啦!”有個扎著羊角辮的女孩在後面催促。
“好了。”
唐晶晶驀地回神,看著螢幕上【作品已完成】的顯示
,有些不好意思地從圓形臺階走出。
說實話,她還沒有體驗夠。
短短兩分鐘,她感受到了其他科普館絕對體會不到的新奇和滿足。
下來後,發現手機正在震動,開啟一看,原來是花間集公眾號自動給她傳送了訊息。
正是她剛完成的虞美人作品,左側的署名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