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週,葉晗把竹林的聲音錄製了下來。
純天然的沙沙聲加上自然界的蟲鳴鳥叫,再利用聲盾的作用調整成適合與腦波頻率共振的狀態,即使不在環境之中,也能感受到一種心靈的洗滌。
她將錄好的音訊上傳至某聽書APP上,並在公眾號做了通知。
算是一個對粉絲的福利吧。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來竹林冥想,很多忙碌的上班族也許抽不出時間過來。
但是有了音訊之後,午休的時候聽一聽,能夠達到一定的療愈效果。
葉晗登上賬號看了看,發現幾個音訊已經有了不低下載量,後臺還有大V的留言。
正念冥想阿琳:“您好,請問能使用您的音訊作為背景音麼?具體情況可商議。”
葉晗檢視了一下對方的專欄,其中的‘正念冥想欄目’居然三千多萬的播放量,看來是一個很厲害的主播。
葉晗:“可以使用。但需要備註出處——花間集植物園·竹林之聲。”
對方很快回復了訊息。
正念冥想阿琳:“OK,沒問題。”
何琳自從發了訊息之後,這兩天在等待對方的回覆。
作為很早就開始接觸冥想、進駐APP的大主播,她有自己專業的剪輯師,線下課程的付費人數也很可觀,在這一領域無疑是比較專業的。
所以那天無意間聽過這個音訊之後,何琳立刻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同。
這個音訊明顯未加剪輯,但像是有一種魔力,讓她迅速進入冥想之中。
自己的身體變得輕盈,意識慢慢抽離,直到大腦完全放空。
何琳堅持冥想已經有七八年了,從中獲益頗多,但這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少之又少,甚至達到了禪修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一種接近入定的狀態。
之後的幾次也是這樣。
這真的太不可思議了,單單一個音訊就能達到如此效果。
在驚訝之下,何琳毫不猶豫地聯絡了音訊的所有人。
她當時想的是,即使付費也要拿下。
不過葉晗追求的不是微小的利益。
何琳的節目受眾廣泛,可以當做間接宣傳的渠道。
雖然刷到短影片、聽到冥想課程的群體不一定會來旅遊,但無形中對‘花間集’這個名字已經有了初步的印象。
就像在內心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當下次再聽人談起時會產生聯想,第三次聽說或許就有了興趣。
對某個事物的印象就是不斷重複中產生的。
葉晗很期待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的那天。
*
週一遠端會議後,潘恆見縫插針地跟頂頭上司提起了花間集。
“傅總,我昨天去了一家名叫‘花間集’的植物園,那裡的環境非常不錯。尤其是竹林,在網上被稱為天然冥想園,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您的頭痛。
有
時間的話...您要不要去試試看?”
潘恆打量著傅雲澤略顯蒼白的臉,暗忖:傅總最近頭疼發作的頻率好像比之前更高了。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上次劉醫生過來的時候,就告誡過傅總要注意休息,適當地清空大腦,排解壓力、放鬆身心。
否則長此以往,不僅頭痛發作的頻率高,每次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
神經性頭疼和患者的心理狀態有很大關係,激動、生氣、失眠、焦慮、抑鬱等因素往往會使頭痛加劇。
除了藥物治療,心態的調整也十分重要,需要經常自我調節和放鬆,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