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覺得會有烏熱國皇室混到百姓中製造混亂嗎?”毓都覺得謝新語剛才說的話很可怕,但也很有道理。
“隨口說的,若真有人敢擾亂民間秩序,大周官府不會讓他蹦躂太久。真要用此法達到目的,必須在大周各地同時進行,烏熱國現在還沒這個能力。”
大周雖然傳承了五代,但只有當今陛下在位超過二十年,就在這短短五代的統治中,大周內部發生過好幾次農民起義,土匪篡位,世家造反。
雖然沒有一次讓那些人得逞了,但每次打仗後留下的“後遺症”都不少。
毓都對擾亂民心之人,十分厭惡。在聽了謝新語的說法後,非但沒有放心,還覺得必須將此事扼殺在搖籃裡。
“去查這人是誰?”
“讓我試試。”謝新語帶著笑鞭子落在此人身上:“你覺得十個青年毀了,風燭殘年的老人謀生的物什,是值得原諒的事?”
“我說的又不是這個,我是說……”
謝新語知道這些人的腦回路和普通人不同,所以不用跟他們講道理,直接打到他們怕即可。
“告訴我你是哪家人?你有什麼目的?你拿了對方多少錢?我就當場放了你。”
此人雖然是慫了,但只會求饒,問他的問題一個都不回答。
“算了。”毓都見這人的慘狀,認為對百姓也起到了威懾作用:“我讓別人去他。”
“問我的乾兒子不就知道,我們表明身份,他還跟我們叫板,這人不是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人蠢。
像這種自信的蠢貨,對民間的危害極大。百姓讀書少不明事理,容易相信權威,最是容易被讀書人牽著鼻子走。
我們不僅得讓大周人和烏熱人和平共處,還得讓讀書人在百姓心中威信掃地。”
這些讀書人張著臭嘴今日評判朝廷,後日評判商人,大後日評判女子。
因讀書人地位高,直接讓讀書人閉嘴,這隻會更將百姓和讀書人擠到一處,同時也不符合陛下廣開言路的治理方針。
想讓百姓不迷信讀書人,只能讓百姓清楚的認識到,那些讀書人和他們不是朋友,他們在讀書人眼中只是渺小的螻蟻。
既然讀書人可以將他們的言論廣泛傳播,他們也能派人傳播這些讀書人的黑料。
“要想讓讀書人在百姓心中威嚴掃地,不如就從這件事開始……”
“此法甚好,以往朝廷也是小看了百姓,認為百姓繼續愚昧下去也無所有,現在解開讀書人給百姓的陷阱,也是讓百姓知道,人要有自己的判斷。”
這樣做對百姓自然很好,但對陛下來說,百姓可就沒直接那般聽話了。
“你覺著陛下會贊成這樣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