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陛下心中,太過優秀的人勢必會影響他人的利益。尤其是對同僚們,張同知升職就影響他們的名額,不可能讓所有人對他交口稱讚。
就拿做知縣時新生兒增多的情況來說,越多未婚女子嫁人生子,就會影響到當地有錢男子尋花問柳的權利。
大周朝一直打擊官吏冗餘,本地沒發生一件治安案情,按照規定張同知就該精簡差役,結果差役一人沒少,這是明顯在官家白飯的現象,決不能姑息。
他不用走訪調查,就能想出張同知幹了這麼可以指摘的事。
張同知還能保持住這樣好的口碑,就說明張同知影響的不是當地世家豪族的利益,而是沒辦法發聲的百姓。
對陛下來說天下百姓是他需要拉攏的,豪門世家是他需要打壓的。
“張同知,你也別不服氣,你的履歷上是很漂亮,但我相信現在去你任職過的地方走訪當地百姓,當地百姓提起你的名字一定會搖搖頭。
還有你做知縣的時候,雖然人口增加迅猛,但不可忽略的是人口流失率也大,新生嬰兒對地方發展代替不了能走能跑的成年人。
我們大周是文明之邦,跟那些野蠻人不一樣。人不是牲畜,是不能強制配種的。”
張同知聽見陛下給他扣這麼大頂帽子,趕緊跪下:“陛下,我冤枉啊!我只是提倡女子早婚早育。十八歲不成親的女子會被罰錢。二十二歲還不成婚的女子官府會幫著許配人家,但也是要雙方同意的,並沒有強制要求他們在一起。”
杜尚書家就有個一心向道,二十八歲還未成親的女兒,聽見張同知曾逼著女子婚配,還讓官府給未婚女子許配人家,心中一陣噁心。
若非他女兒生在權貴之家,到了二十二歲就得被官府強制嫁人,至於嫁的人是誰,杜尚書不相信張同知沒有從中謀利。
“說到底是張同知不將治下百姓當作人來看待,天下的百姓是陛下的,不是你張同知的。”
本朝算是政治清明的時代,就算是兇殘酷吏在明面上也把良民也是當人看的。
張同知就算想人口想瘋了,也幹不出強制配種這個事啊!最多就是將一男一女強行綁在一起。
但陛下偏要安這個罪名在他身上,根本不聽他的解釋。
“我要的是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是單純的增加人口。張同知為了政績不將百姓的喜樂放在眼中,是比無為更大的罪過,眾人得引以為戒……”
陛下的廢話比一個學校的校長和主任加起來都多。
謝新語和劉寺人,想找個空隙和陛下報告十二皇女之事,就是痴人說夢。
“陛下說得真好。”可惜對眼前真實的人很一般。
陛下話說的不歇間,從他做王爺時做的事蹟一直說到現在,並且將張同知和他當年比較。說到興起之處,陛下將張同知的下屬也給擼成了白身。
在這個講究尊卑的時代,上級一拍腦袋的決定,卻要下屬一塊承擔責任,對下屬來說就是無妄之災。
但陛下不這樣想:“人人都可以說自己身不由己,只有為官者不行。
天下間忠義正直、文韜武略、不畏強權之人少有,但大周有品級的官員僅三千餘人。
我不相信大周千萬子民,找不出三千個願為百姓、願為理想、願為正義付出生命的臣子。
江南地勢得天獨厚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百姓不被戰事所擾。
江南富甲天下是應該的,這並不是你們治理的功勞,你們卻因此沾沾自喜,並嘲笑其他地方的官員,真是恬不知恥。有空自吹自擂,卻看不見百姓臉上的愁苦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