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下旨,著太子全權審理此案,都察院、大理寺、刑部、錦衣衛協助”。
“遵旨”。
朱厚照走後,弘治帝拿起另外一張紙條,是牟斌呈遞的,上面寫著錦衣衛監視調查華昶和傅瀚的所有記錄,同時註明是奉太子令,放下紙條,弘治帝悠悠長舒一口氣,目光閃爍,“照兒,你真的能看穿一切嗎”?
那天朱厚照和牟斌說明後,牟斌想了很久,最終還是如實向弘治帝稟報。
弘治十二年的科舉舞弊案落下帷幕,箇中情形誰對誰錯朱厚照不去評論,但傅瀚和程敏政的仕途到此終止,兩人在科舉舞弊案平息過渡一段時期後就會被冷藏,直至勸退。至於唐伯虎和徐經,兩人的仕途就要看以後,若是在朱厚照的點撥下能改正自身缺點,還有一絲希望。
下午,弘治帝和劉健批閱完奏章後,弘治帝伸了伸腰,“劉閣老,請留步,陪朕走走”?
兩人在乾清宮的空地上走著,“閣老,您看太子殿下怎麼樣?朕要實話,不要虛言”。
劉健摸著鬍鬚想了想,“陛下,太子殿下自小聰慧,近來聽介夫說太子不再頑劣,勤於學習,思維敏捷。太子近來確實另臣刮目相看啊,如稅制改革,臣到現在都覺得不可思議,臣之前還詳問介夫,是不是他指導太子的,陛下,您知道介夫怎麼說嗎”?
“哦?楊師傅怎麼說”弘治帝挺好奇的。
“介夫說,太子殿下原來頑劣,幾經教誨仍不改正,但偏偏去年八月,太子殿下彷彿就轉了性子,對嬉戲事物一概毫無興趣,轉而對學業、政事興致勃勃,太子殿下本就聰慧,經常舉一反三,很多時候提出的時政觀點常令介夫汗顏,介夫對我發誓,稅制改革他毫不知情,他也是上朝之時才知道的,他還反問是不是陛下和內閣制定的呢”。
“哈哈,太子的性子確實變了很多,這是好事,朕心甚慰,劉閣老,說了這麼久還沒說你對太子的評價呢,說說”
“臣觀太子近期行事行為有度,不驕不躁,對於政事的觀點和處理手段讓臣經常感嘆年歲已高,太子殿下後生可畏,假以時日,必將成為一代明君”。
“閣老,春節的時候朕帶太子出宮私訪,朕和他細細詳聊了一番,朕感覺到太子似乎...怎麼說呢,感覺很奇怪,他好像能看穿似的,很多事情都能一眼看穿,直指問題所在,讓朕欣慰但又覺得害怕”,弘治帝看著天際緩緩開口。
“多智近似妖”?
弘治帝點點頭,“是啊,朕害怕他太聰明瞭,聰明的人往往自負,自古以來,朕觀歷史,自負的帝皇往往都...若太子以後克繼大統,不知道對大明是福是禍啊”。
劉健搖搖頭,“陛下多慮了,臣觀太子殿下進退有據,不居功不自傲,待人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說明太子胸有丘壑,科舉舞弊案的處理說明了太子分得清輕重緩急,處理起來舉重若輕,讓臣信服”。
劉健這麼一說,弘治帝心裡好受一些,“煩請閣老多費心教導太子”。
“臣告退”。
朱厚照雖然來自後世,大抵知曉歷史人物,但對於能否正確引導唐伯虎還是沒有什麼把握,先走一步看一步吧。殿試前一日,朱厚照正在東宮書房練字,寫的正是新中國太祖的名作“芯園春雪”,全神貫注。
弘治帝處理完政務閒來無事,想起明日殿試,意欲詢問朱厚照,剛好幾日未見太子,想看看他忙什麼,於是來到東宮,一問之下太子殿下在書房練字,弘治帝頗感欣慰,太子果然不再頑劣,於是制止谷大用通報,信步來到書房,見朱厚照聚精會神的練字,弘治帝悄悄站在身後,點點頭,不錯,楷書寫的有模有樣了,咦,這詩詞有點意思。
“芯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弘治帝臉上震驚,他自信遍覽古籍唐詩宋詞,從未見過此詞,這是照兒作的嗎?
弘治帝壓下心中疑問,看朱厚照繼續寫,“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看著朱厚照寫到最後一句,弘治帝情不自禁叫好:“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好好好,上等佳作。照兒,這是誰作的詞?朕為何從未看過”?
朱厚照嚇了一跳,看到弘治帝才舒了一口氣,弘治帝拿起桌上的詞作,越看越喜歡。
朱厚照異常糾結,本來太祖這詞是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這首詞每次讀來都彷彿跟隨太祖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不由地沉醉於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氣勢、深遠意境、廣闊胸懷。朱厚照練字的時候一時興起而寫。難道說自己是抄別人的?但是現在也沒有這詞啊,難道說自己所作?父皇相信嗎?
弘治帝見朱厚照怔怔的站在那裡,還以為剛才自己嚇到了朱厚照,忙撫摸朱厚照的頭,關切的問:“照兒,怎麼了?可是剛才父皇嚇著你了”?
朱厚照方才回過神來,勉強的擠出一絲笑容,“父皇,剛才確實嚇到兒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