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和內閣各成員的溝通,弘治十八年九月一日,內閣第一次會議正式開啟,劉大夏作為內閣首輔主持了會議,會議提出大明十年發展計劃,講述這一屆內閣在十年內要完成的事情。
一、科舉改革。暫停目前正在進行的科舉,推行西山學堂教育。為保證科舉改革順利進行,新式教育先在北方地區推行,原本內閣成員是希望原科舉方式和新式教育並行,待三年過後先進行評估再決定是否全國推行,但朱厚照強硬的拒絕了,原八股取士的科舉必須停止,作為妥協,新式教育可以緩步,先在北方地區推行,三年內推行全國。
二、體制改革。現在大明的官員都是透過科舉,再翰林院熬了幾年後才能外放為官,吏員不屬於朝廷,也沒有上升的渠道。而現在,吏員歸屬朝廷管理,所有官員必須從基層吏員做起,並硬性規定,必須在基層成為吏員三年後,才能晉升,州府官員必須要有縣府的工作經歷,同時,新式教育的老師也屬吏員,升遷方式和官員有所區別。
三、道路修建。以京城為中心,五年時間內率先完成兩京十三省的主要道路建設,修建費用由道路兩地共同承擔。
四、對外擴張。是的,摒棄傳統的“以和為貴”,大明要銳意進取,對外擴張包括領土和貿易,隨著海軍力量的日漸增加,大明已經有底氣進行海上貿易和外擴。
五、建立大明科學院,各行各業的傑出人物只要能把技術、資料貢獻出來,符合條件,都可以進入科學院。這一條是朱厚照深思熟慮過的,為了保證這些技術的創作者可以安心,還規定了發明保護法,寫入大明律,允許收取一定年限的專利使用費。
十年計劃涉及大明所有人,影響巨大,聽到科舉改革和體制改革,李東陽皺著眉頭,謝遷則是笑嘻嘻的。佀鍾嘆了口氣,這戶部尚書不好做啊,單是科舉改革和道路修建估計就能把國庫掏空,還整來一個體制改革,以後吏員也由朝廷負責了,哪來錢啊,可真是愁死自己了。
其餘的人倒沒說什麼,朱厚照最後說:“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了,就簽字吧,等會蓋上印章,公告天下,這些內容也要釋出在大明日報上”。
九月的天氣仍如焚爐,鴻臚寺卿陳原正愜意的在官署喝著茶,一個小吏急急忙忙跑進來:“大人,朝鮮來人,現朝鮮官員正在外面等候”。
朝鮮?陳原楞了一下,現在還不到上貢的時間啊,怎麼會有朝鮮官員過來呢,“把他帶進來吧”。
小吏把朝鮮來人帶進來後,朝鮮來人就跪了下去,雙手高舉一封信,陳原疑惑的接過信,並沒有馬上開啟來看,先示意小吏把來人扶起來說話。
“小人是朝鮮文臣柳順汀的下屬,奉大人之命前來送信”。
展開信一看,赫然是一封乞求信,上面揭露了朝鮮王李㦕的暴行,朝鮮上下苦不堪言,乞求天朝上國下旨裁撤李㦕的朝鮮王稱號云云,而後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簽名,有些人陳原還認識。
不是申飭,而是裁撤。陳原拿著信怔了好久,而後苦笑著攤開雙手說:“這事本官無法做主,需要向上面稟報,你且先暫時住下,等待訊息吧”。
朝鮮漢城王宮,金煥宇輕聲將群臣派遣人員送信到明朝的事情告知李㦕,李㦕推開靠在身上的美人張綠水,一手撥開擺在桌上的水果,“他們這是想幹什麼,想造反嗎?以為孤會怕大明嗎”?
“大王,請勿亂言”,金煥宇趕緊打斷李㦕,這廝怎麼說話不過腦子呢?明明錦衣衛就在身邊,這廝也不懂得收斂點,金煥宇心裡暗暗搖頭,臉上還是小心翼翼的說:“大王,當務之急是必須派人到大明去,按照慣例,大明會派人到朝鮮瞭解情況才會定奪。我們要搶先一步把水攪渾,他們不是要在大明陛下面前搬弄是非嗎?我們也派人去,指責群臣把持權柄,架空大王。明朝皇帝肯定會同情大王的,明朝皇帝剛剛登基不久,朝政肯定也被群臣把持,所以只要我們獲得明朝皇帝的支援就夠,足以拖住大明,我們就勝利了”。
“錦衣衛不是在這裡嗎?明朝皇帝應該知道內情啊”,李㦕臉色變幻,隨後又擔憂的問道。
“呵呵,錦衣衛是明朝皇帝的鷹犬,何況周建平不是說了嗎,之前呈遞上去的報告都是經過粉飾的,所以....”。
“嗯,對。那你覺得應該派誰去呢”?
金煥宇臉上顯得糾結,其實內心是希望李㦕指派他去,因為這是錦衣衛安排給他的後路,可以順當的離開朝鮮,他的家人在前兩天已經秘密隨著明朝的商隊返回遼東了,對外則是說一家大小要去平原府避暑遊玩,剛出漢城府就秘密轉移到明朝的商隊裡。李㦕看著金煥宇糾結的表情,有些不耐煩的說:“行了,不用去考慮了,就你吧。你辦事孤比較放心,還是你去比較好”。
聽到李㦕這麼說,金煥宇心裡大喜過望,但面上還是拒絕說:“我不行,我還要留在大王身邊服侍,何況我還要與那些逆臣周旋,大王還是另派他人吧”。
李㦕心裡有些感動,但還是不同意金煥宇的請求,柔聲說:“孤知道你的忠心,這事比較重要。由你前去孤才安心,儘快啟程吧。對了,你家人到了平原府沒?來信了嗎”?
金煥宇心臟急速跳了幾下,鎮定的說:“還沒呢。平原府路途還是較遠,而且沿途風景不錯,估計路上游玩耽擱了。那臣安排一番就立刻啟程,嗯,有件事還得勞煩大王下令,這個時間也差不多要給明朝上貢品了,大王就說要給明朝上貢,安排人員到明朝,暫時不要說安排臣,不然臣擔心他們會對臣....”。
李㦕聽明白了金煥宇的意思,點頭說:“孤明天就下令,你先回家收拾一番,另外讓錦衣衛的周建平護送你吧,只要錦衣衛在,他們不敢亂來”。
和李㦕商討完事情後,金煥宇急急趕回家裡,周建平正在家裡等著自己,回到家中又與周建平商量了出發時間和一些細節後,金煥宇趕緊收拾東西,準備前往明朝,想到此生可能無法再回朝鮮,金煥宇還是流露出一絲不捨,但想到不久以後就能和家人團聚,心情隨之釋然。
朱厚照翻著朝鮮的來信,內閣成員、楊一清和牟斌都在,朱厚照把信交給谷大用,示意拿下去給各位觀看,朱厚照笑著說:“朝鮮來信大家都看看吧,然後出個意見吧”。
“陛下,朝鮮是屬國,一直由李家王朝把持,這種事情屬於他們的家事,我們似乎不太方便出言”,王鏊看了信後搖搖頭說,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了禮制,所以這事還得算在禮部上。
其餘內閣也都點點頭,這事確實不太好出言,畢竟這麼多年來都是由朝鮮選定王位繼承人,而後上報大明,大明下旨恩封,不會插手朝鮮的內政。朱厚照看了一圈,緩緩而說:“雖說如此,但朝鮮畢竟是我們的屬國,換言之,朝鮮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這信上李㦕的所作所為可是在欺師滅祖啊,倘若有一天李㦕要是反了呢?宣佈不再從屬大明,我們該如何是好?其餘的屬國呢?此事不可開,必須要嚴肅處理。當然這只是朝鮮群臣的一面之詞,是真是假尚未清晰,朕認為還是有必要派人到朝鮮瞭解情況”。
這時楊廷和站了出來說:“啟稟陛下,信上所言屬實,我朝有很多來自朝鮮計程車子,臣聽他們多次提過,李㦕不好讀書,對儒家文化更是牴觸,他剛繼承王位時就發生了戊午士禍。其後更是變本加厲,為了滿足自己的奢靡,不斷加稅,加重朝鮮百姓的負擔。臣層聽聞,很多朝鮮百姓已經逃到遼東了”。
朱厚照讚賞的看了眼楊廷和,故作為難的說:“遼東百姓也艱難啊,要是不管不顧,只會助長風潮,遼東土地也沒這麼多,還是讓官府甄別一下,把朝鮮百姓遣送回去吧”。
“陛下,萬萬不可,這樣就傷了朝鮮百姓的心,正是因為他們在朝鮮無法活下去了,才冒著生命危險逃到遼東,若是我們再把他們送回去,不等於送羊入虎口嗎?這樣和草菅人命有何區別”,楊廷和立刻勸阻。
朱厚照攤開雙手:“那該如何是好啊?劉閣老,您和內閣先商量一下,拿出個章程出來”。
劉大夏對於朱厚照的意思心領神會,拱了拱手就告辭了,朱厚照看向牟斌問道:“這是你們錦衣衛的傑作”?
牟斌恭敬的說:“是的,錦衣衛已經做好了安排,再過兩天估摸著李㦕的人也到京城了”。
“唔,乾的不錯”,朱厚照慢慢走下來,看著乾清宮外,緩緩而說:“這段時間有沒考慮錦衣衛職能變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