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號第一場依舊是9點,這一場各大影院的的第一場。幾乎滿滿的都到場了,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些場次裡邊。在魔都電影院裡,一位半百的老者,卻是聽著周圍的討論,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
如果有娛樂圈的人在這裡,一定能夠認出來,這老者。赫然是魔都傳媒大學電影系教授張清,這些年。可以說趙澤的電影他每一部都會看。
像他們這樣的才可以真正稱得上為電影做出貢獻的人,不管是電影的評價,或者是經常寫的論文,在張清看來,最要做的就是要經常看電影。
而且,趙澤這麼些年,電影無一例外,每一部電影都是獲得極高的票房,而且,也是趙澤把華夏的整體票房都是給拉高了許多,因此,張清也一直都是在思考著,趙澤的電影到底是因為什麼成功。
多樣化!
這就是張清最後所得出的結論,在他看來,真正的電影,好電影,不管是喜劇,不管是民國,不管是歌舞片,甚至不管是如今的以京戲為媒介的電影,趙澤一直以來都是在走著不同的道路。
《心花路放》《分手大師》兩部喜劇電影,但是截然不同的風格,也是比較完美的體現了這一特點,而這一次的《梅蘭芳》到底是怎麼樣,張清也是準備好好觀看一下。
9點,整個亂亂的影廳都是變得安靜了起來,所有的人都是在觀看著電影!
片頭結束,正文開始!
大半輩子戲的大伯因在西太后壽辰中顧及家中出殯未穿紅被賜一紙枷鎖後,少年梅蘭芳將他臨死留下的一封書信隨身攜帶,開始跟隨與梅家有世交的京劇老生名角十三燕學唱戲、做人。十年後,梅蘭芳在梨園嶄露頭角,想著能一輩子清清白白唱戲、做人。
對戲劇藝術有頗深研究的留洋司法局長邱如白滿腹牢騷於傳統京劇,卻在看過梅蘭芳的演出後難抑激動,提筆給他寫下鼓勵、建議書信。梅蘭芳也想創新表演,對邱如白十分感激。兩人封封書信往來、見面促膝長談中,梅蘭芳對京劇的理解日漸加深、翻新,並收穫“三哥”邱如白持續一輩子的單純情誼。
但梅蘭芳也因此與十三燕生出分歧。兩人在好事者的慫恿下決定對打擂臺,至於十三燕的一舉一動,都彷彿是帶著戲,當看得決戰不可避免,梅蘭芳跟十三燕的決戰,尤其是梅蘭芳第一場就輸了,他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挽回敗局。不顧眾人的反對,梅蘭芳改演時裝新戲,結果大獲成功。勝負已定,梅蘭芳勸說十三燕放棄第三天的演出,卻遭到了十三燕的拒絕。
直到這個時候,就是張清也是為之動容,帶戲,活戲,十三燕的表演幾乎是無懈可擊,甚至他的時代,註定要結束,但是,他對於梅蘭芳的那股期待與愛,卻是依舊讓在場所有的人都為之動容。
當福芝芳的蓋頭一掀,所有的人都還沉浸在這場死鬥中時,卻是轉化到了李明所扮演的梅蘭芳,正是準備去美國演出!
…………
影片一幕一幕,抓住了所有人的心魄,不管是梅蘭芳跟孟小冬的第一次見面,以及當面對著侵略者,梅蘭芳的那股赤誠之心,都是讓觀看電影的人彷彿沉浸在了劇中。
不管是孫小雷最後對李明所說,你只是想做一個凡人,以及最後,當抗戰勝利後,李明一襲白衣出場,望著身後的仰慕者,微微欠身,輕聲道:“謝謝大家,都別跟著了,我要去扮戲了。“
影片結束,並未再顯李明演唱,而且,結束的恰到好處,孫小雷在臺下,雖然已經蒼老,但是聽著戲曲聲依舊是精神十足。
……
整個電影院,所有的人都是並未說話,甚至,還沉浸在《梅蘭芳》中未曾回過味來,片刻後,卻是當反應過來時,全都站了起來。
影院裡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