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公,臣以為,袁紹行此叛逆之舉,天下心懷漢室者,無不厭惡,縱然其兵強馬壯,但無民心襄助,焉能長久?更何況此前袁紹派遣顏良、文丑攜精兵十萬去攻長安,卻大敗而歸,顏良、文丑盡數伏誅。
此前能敗,今日他就一定能勝嗎?臣以為主公當斷然拒絕袁紹,並上書長安天子,表示忠心,請陛下託付討賊功業於主公,如此主公有大義在手,師出有名。”
“嗯……公達說的好啊。”
曹操點了點頭,隨口誇讚了一句。
荀攸心繫漢室,這一點自招攬以來,曹操就心知肚明。
當然他並不排斥荀攸的這些表達。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有荀家在潁川的超高人望和影響力,曹操麾下才能聚集諸多心繫漢室之人才。
“仲德有什麼看法嗎?”
曹操望向程昱,再度發問。
被曹操問及,程昱沉默了片刻後,先是對荀攸笑了笑:“我倒是不太認同公達兄的看法。”
“喔,仲德是怎麼看的?”
荀攸面露微笑,望向程昱,露出傾聽的模樣。
“我知公達之兄荀文若此刻正在長安朝廷任職,備受當今天子重視,或許公達兄多少有受到你兄長的影響了吧。”
程昱笑著說道。
“非也非也,我與文若兄,久無聯絡了。”
荀攸矢口否認。
程昱卻只是擺了擺手,並不在這點上爭辯,繼續說道:“而且公達兄所提出的數點論斷,我也認為不太準確,袁紹之麾下武將顏良、文丑,確實有慘敗於長安城下之事。
但昔日一者是袁紹輕敵大意,二者是長安軍將士悍不畏死,但是今日看來,此二者皆不具備也。”
“為何不具備?”
曹操追問道。
“一來,袁紹有此大敗後,已有整頓麾下勢力之舉,今日焉能重蹈覆轍?二來,不知主公是否知道,如今關於長安,可是有不少傳言,說那長安軍如今按兵不動駐紮在長安城外,已有經年,世人皆稱,長安軍一戰拼光了所有的精銳,如今面對袁紹大軍將至,已經是有心而無力了。”
“竟有此事?”
曹操皺了皺眉。
“市井流言,不足為憑。”
荀攸則是皺著眉頭反駁了一句。
“是否為真,還是請主公自行判斷吧。”
程昱並不反駁荀攸,在微笑中結束了他的觀點,點到為止。
“奉孝,你呢,你有何見解?”
荀攸和程昱都各自表態了。
曹操並沒有當場下定論的意思,又將目光望向了三人中的郭嘉。
郭嘉卻並未第一時間分析,而是反問曹操道:“主公,不知天子與袁紹,與您孰近孰遠?”
“孰近孰遠?”
曹操挑了挑眉,思索了片刻後,說道:“若論關係遠近,那自然是與我從小相識的本初更近,天子年幼,又長於深宮,焉能相見。”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主公可有捨近求遠的必要嗎?”
郭嘉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