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勤政殿。
“恭喜陛下!天佑大漢啊!張頜將軍和鞠義將軍出征數日,蕩平雍州十郡,王師已凱旋而歸!”
殿內。
兵部尚書徐榮喜不自勝,高聲稟報。
此戰作為兵部尚書的徐榮雖然未曾領兵一線作戰,但後勤排程,一應出自兵部之手。
所以他也是與有榮焉,興奮在所難免。
“陛下的用人,從未出錯過,二位將軍得勝,想必早在陛下預料之中。”
“我長安軍戰必勝、攻必克,何人可擋?今日雍州已定,臣以為當揮師討伐,平定天下各郡,光復我大漢河山!”
“臣附議,待王師歸來,臣以為陛下當親率三軍,平定天下亂局,使諸侯盡皆臣服也!”
傳回來的軍情封封都是捷報。
自然沒有隱瞞的必要。
因此徐榮之言,並未在朝堂上激起任何風浪。
六部群臣,均已得知長安軍大勝歸來的訊息了。
而且說是數日,其實攻克雍州十郡的時間,滿打滿算就用了一天而已!
剩下的時間全都用在了往返行軍的趕路上。
高坐龍椅上的劉協聽著下方文武群臣各有言辭,興致高昂,卻只是微微一笑,並不理會。
閃電戰固然好用。
但也是有其侷限性的。
就拿此戰來舉例子。
張頜所部平虜營以及鞠義所部先登營。
為了貫徹劉協定下的作戰方略,不計傷亡,不顧生死,這才能有一日下十郡的戰績。
但在這一日下十郡的輝煌戰績背後。
卻是死傷超過三成,此戰負責佯攻的兩營將士,負責突襲各郡太守府的兩營將士,哪個不是九死一生?
四萬大軍,活著回來的只有三萬人!
這三萬人當中,還有半數都有不同程度的負傷!
而且這還不是關鍵問題所在。
常言道:慈不掌兵。
若極高的戰損比就能一統天下州郡的話。
劉協當然願意付出這份代價。
然而事實卻是,即便是攻下了雍州十郡。
由於並未佔領城牆、城樓,加之平虜營和先登營人數有限。
即便控制住了各大太守府,局面仍舊是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