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是相當於人口統計、普查等戶籍工作嗎?
作為穿越前經歷過七次人口普查的劉協來說。
他可太明白這項工作的重要程度了。
往小了說。
人口普查能查清天下人口數量、結構、分佈。
從而瞭解天下各州郡的經濟實力、戰爭潛力等等。
往大了說。
這對於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制定出合適的政策體系,長期社會發展規劃均有莫大的助力。
當然以上這些工作必然是建立在一個強盛且統一的政權下才能順利進行。
所以古代王朝中,戶籍統計工作大抵都是發生在王朝初年。
因為王朝初年,往往正是國家各項實力最為強大、動員能力最出色的階段。
荀彧此時翻出來的這一擔子天下十三州冊籍,大概也是光武中興,再造河山時留下的。
以東漢其後朝中諸帝的德行,即便是想更新冊籍,恐怕也是有心而無力了。
“好,那朕就等荀卿的好訊息了,待事成之日,朕親自為你慶功!”
荀彧自信滿滿。
劉協也當即表示了對他的信任。
“陛下此言錯矣,以臣之見,招民之事,又豈有事成的那一天?只要這分田之策還存在一天,就當一直招下去,直至四海昇平,人皆有其田,百姓安居樂業!”
“哈哈,荀卿言之有理,是朕說錯了。”
荀彧能有如此志氣。
劉協當然喜聞樂見。
君臣相談甚歡,一直聊了數個時辰,將招十三州之民以充長安的計劃從各方各面都探討了一番。
不知不覺間就到了午膳的時間。
此時荀卿請辭,劉協不允。
天子留膳,對於臣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但對於劉協來說。
不就是吃頓飯嘛。
能用這麼簡單的辦法收攏臣心,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留下荀彧吃了頓午膳,見他戰戰兢兢,屁股也只敢坐一般,菜更是甚少動筷。
對於荀彧這種天地君親師觀念深入人心的臣子來說。
認為天子有錯時,他能犯顏直諫,不顧自身安危。
但面對天子施恩時,卻有謹守為人臣子的本分,絕不逾矩。
用過午膳後。
荀彧行禮拜別劉協而去。
劉協則繼續批閱奏章。
這段時間以來。
朝中若說有什麼事情值得關注。
那就是分田之策下,城外分出去的田地的運轉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