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大敗之後,只能往東逃竄。
因為往北數百里沒有城池,糧草無法補給,只能往東走向陽古道去茲氏。
茲氏縣就是後世的汾陽市與孝義市中間地帶,前段時間張飛北上進駐西河,與呂布在離石南面的平周發生小規模碰撞。
當時呂布就是派人從向陽古道西進進攻平周,被張飛打退之後, 張飛又從向陽古道威逼茲氏。
二人圍繞著這條橫跨呂梁山,唯一溝通汾陽與離石的古道展開爭奪。
後來雙方各退一步,並沒有再繼續擴大戰爭。
現在呂布被打敗之後,幾乎是不假思索,本能地往向陽古道的方向走。
因為這條古道距離非常近,從離石到茲氏只有不到二百里,道路稍微崎嶇點, 但順利的話兩三天就能到。
而且他的糧草帶的本來就不多,現在大敗之後糧草輜重丟得差不多,只能選擇最近的道路。
然而呂布此時根本不知道,徐榮在前幾日就已經攻破了壺關,北上直取涅縣。
涅縣就是宋代南關,後世為山西高官治市武鄉縣。
此地扼守上黨盆地與太原盆地之間,屬於重要交通要道。呂布就是攻破了涅縣,才北上趕走了高幹奪取了太原。
太原守將為李肅,得知朝廷兵馬大舉進犯幷州,頓時駭然,一邊派人聯絡呂布,一邊領兵來擋。
原本以涅縣的地理優勢,李肅人馬雖然只有區區三千人,但也不是不能拖延時間。
可張楊敗得太快,後續張遼部隊趕來,與徐榮兵馬匯合,將近三萬大軍, 把涅縣團團圍困, 城內軍心渙散,李肅最終只能開城投降。
等到呂布逃入茲氏縣的時候,陳暮就已經進入了太原郡。
朝廷大軍順利控制了太原南方的祁縣、京陵、中都、鄔縣、界休等昭餘澤東岸數縣,離茲氏只有不到百里之遙。
正是初秋時節,滿山紅葉飄蕩。太原盆地主要聚集區,便是圍繞著昭餘澤,此地後世已經枯竭,為平遙縣城與文水縣城的中間地帶,東北岸則是祁縣。
漢朝時此大湖泊還在,太原郡的百姓多居住在此周邊數座縣城當中,圍繞著湖泊圍湖造田,連綿曠野,全是一望無際的湖水與田地。
陳暮騎在馬背上,身後是連綿數里的大軍,遠處朝陽初升,正是初秋宿麥耕種的季節,農田當中,林林散散農夫忙碌。
當大軍路過的時候,他們偶爾也會抬起頭去看, 臉上看不到一絲喜悅和朝氣,只有死氣沉沉的麻木與漠然。
這些年幷州大小戰爭數十次, 多是圍繞著休屠各部南下寇略而展開。原本幷州人口就不多,且多集中在太原盆地和上黨盆地,多番戰亂後,人口十不足一。
中原混戰之後,上黨和太原亦屢次受到衝擊。各地盜匪、潰兵以及少數民族輪番侵擾,這裡的百姓對戰爭早就已經司空見慣,不再驚乍。
遇到兵匪或許只是丟一條命,若是不耕作,那就全村、全鄉乃至於全城都餓死,所以即便是看到軍隊,他們也不會逃跑。
“安民榜貼了嗎?”
陳暮轉頭問身邊的侍從阿大。
阿大回道:“貼了。”
“那百姓怎麼看到朝廷的軍隊如此麻木?”
“城門張榜的時候看的人不多,許是百姓不認字。”
“百姓不認字是一回事,還是因為飢餓而讓他們無心想別的呀。”
陳暮搖搖頭。
我國開國時期文盲達80%以上,在漢朝就更加多,即便青州泰山學宮辦得如火如荼,放在整個大漢也只能算少數。
不過即便是再文盲,百姓還是會關心時勢。因為朝廷的每一次張榜,都關乎他們的生活。
現在他們甚至已經不想再看貼榜,足以證明他們已經不再關心它事。
即便是刀斧臨頭,或許那代表希望的宿麥,才是唯一。
陳暮想了想,說道:“去,派人告知遠近鄉老,說朝廷天軍已到,見幷州疾苦,免去三年賦稅,各縣城開倉放糧,賑濟貧苦百姓。”
“唯。”
阿大立即前去辦事。
陳暮騎在馬背上,身後跟著學生陸議。
相比於諸葛亮陳群等學生,陸議算是已經慢了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