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跑了。
不過倒不是漫無目的地跑。
他知道,雖說自己爹來了,但不代表要束手就擒。
一路跑回前軍,跟周瑜說明情況。
周瑜大驚失色。
他也沒有想到,朝廷居然把孫堅派了過來。
“陳子歸這一招還真是絕了。”
得知此事,周瑜沉吟許久,忍不住歎服道:“劉玄德亦是當世人傑呀。”
捫心自問, 換了他在那個位置,絕對沒有那麼大心胸讓孫堅出來,而且還是帶兵打仗的高階將領。
孫策忙問道:“公瑾,這可如何是好?父親來了,我可不敢與他在戰場上對敵。”
周瑜腦子飛速運轉,現在他終於知道陳暮的底牌了,臉色驟然大變:“糟了,恐怕韓當程普黃蓋祖茂四將軍, 甚至連朱將軍都已經投降了。”
“父親來了, 他們肯定會投降的。”
孫策被周瑜的話驚住,一時間曾經的江東小霸王方寸大亂,舉足失措道:“這可如何是好,完了完了,全都完了。”
周瑜見他如此驚懼難安,知道是孫堅帶給了他巨大的壓迫感,連忙勸說道:“伯符莫慌,事無絕對,此戰我們確實是失算了,但未嘗是死期已至。”
“公瑾,你說怎麼辦?”
孫策畢竟是有魄力的人,只是驟然見到他爹一時驚住而慌了神,被周瑜勸說後也慢慢恢復冷靜。
周瑜沉思片刻,說道:“為今之計,只有撤退,退往江東, 先偏安一隅,再圖大計!”
“撤軍嗎?”
“嗯。”
“我知道了。”
孫策很清楚, 朝廷派了他爹來,且他爹還真繼續打算忠於朝廷。
那麼這場仗就已經沒得打。
本身孫策也不是那種父慈子孝的人,不像呂布和馬超。
他之所以搞事,是篤定朝廷應該不會殺他爹。
畢竟孫堅這些年一直是效忠朝廷的。
當初討伐董卓,功勞和苦勞天下人都看在眼裡,基本上劉備是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周瑜和魯肅認為,劉備如果殺了孫堅,就必然應該知道會民望大跌。
以他好名聲講仁義籠民心的性子,斷然不會這麼做。
頂多就是囚禁。
可誰也沒有想到劉備居然如此大魄力。
你不是造反嗎?
你爹剛好忠誠。
那我把你爹派過來揍你。
這讓包括孫策周瑜在內,都萬分無語。
你就不怕我爹還是沒有戰勝親情,跑過來和我同流合汙的嗎?
但不管怎麼樣,以孫策對他爹的瞭解,孫堅剛直的性格,確實不會和他一起造反。
所以現在也沒辦法,面對這種局勢,只能選擇開溜。
一是總不可能真跟他爹打吧。
他偌大家業,麾下五六萬人馬,大半都是他爹當豫州牧的時候攢下的, 老主公回來了, 麾下將士們也不敢和他動刀動槍。
二是他確實已經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