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師高義,這是文壇人所共知的。要是再過些年,他說不定還能得個“及時雨”的雅號。
這些年,他幫助的人著實不少,借出去的錢更是以萬為單位。他有錢,也願意借錢,可也不是給誰都借。
不是善財難捨,而是他的這些作家朋友都好面子,不是事到臨頭,誰都不願意在他面前丟了面子。
追著給人借錢,除了他,再沒其他人了。
十月,經過幾個月的改稿,路謠的《平凡的世界》終於在《最文學》上發表,算是第一次和讀者們見面了。
早在半個多月前,這期雜誌的訂購數量已經突破五十萬冊。
這個數字也許不是最多的,但卻能看到讀者對路謠作品的喜愛。
此時的路謠,早已褪去了文筆上的稚嫩,寫作技巧成熟,甚至已然大成。
他的成長脈絡清晰可見,從《驚心動魄的一幕》走進讀者的視野,又因為《人生》爆紅,現在又有了一部《平凡的世界》,讀者和評論界普遍看好路謠創造新的輝煌。
等到《最文學》十月刊發行後,各地甚至出現了搶購潮。
用一部分讀者的話來說,《最文學》+路謠的作品完全可以無腦衝,沒有什麼好猶豫的。
不到半個月時間,十月刊的銷量已經突破百萬,足以證明這一期作品的優秀。
只是,就當編輯部都準備開“慶功宴”的時候,一些不好聽的聲音出現在了報紙上。
這些批評聲音大部分是針對《平凡的世界》,
這群人普遍認為“《平凡的世界》和路謠過去的作品相比,內容平淡,節奏感不強,且人物眾多而龐大,情節也不是很感人,很難讓人有繼續讀下去的慾望和興趣。”
還有一小部分是在攻擊作者本人,這些評論家認為路謠"江郎才盡"。
《最文學》編輯部,作為最關注輿論的一群人,又怎麼能不對這些批評聲進行討論呢。
“誒誒,你們看報紙了沒,最近報紙上出現越來越多對《平凡的世界》質量的攻擊。”
“看了,我覺得這些批評家都是滿嘴胡扯,他們看沒看這部作品都要畫個問號。”
“也不盡然吧,我朋友也是編輯,十月刊上市後他就買了,看了路謠老師的新作後,他覺得這部小說小農意識太強烈,不和他的口味。"
"呵,還有人覺得路謠老師之前因為《人生》被捧的太高,《平凡的世界》才是他的真實水平。”
“氣死人了,真是有眼無珠啊!”
馬嘟嘟突然對存在感極低的於華問了一句,“於華,你怎麼看?”
於華突然聽到馬嘟嘟提到自己,整個人都是不好了。
自從被姜玉樓留下來後,他就在為進魯院做準備。平日裡都是按照姜玉樓的要求學習,有不懂的地方,也會問編輯部的前輩們。
除此之外,他都會謹言慎行,降低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