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和出版署的領導顯然低估了這件事情造成的影響力。
從出版署出來,姜玉樓回到了雜誌社,然後他見到了一位意外來客。
“莫唁,好久不見!”
見到來人是莫唁,姜玉樓非常開心,熱情地招待了對方。
“姜老師……”
兩人許久沒見,莫唁本來還有些擔心,可見到姜老師這麼熱情,他就放下心來了。
“快坐下,咱們這麼久沒見,是該好好聊聊。”姜玉樓親自給他端茶倒水,禮賢下士的姿態做得不要太足。
莫唁隨手將包放在沙發上,也說起了自己在部隊裡面的成長。
聊到最後,他才說出此行的目的。
“姜老師,去年我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您幫我瞅瞅,能發表嗎?”
莫唁從包裡取出手稿,遞給了姜玉樓。
姜玉樓接過手稿,捏了捏,手稿很厚,加上是長篇,估計字數不少於二十萬字。
“去年的小說,怎麼今年才決定發表?”
他是知道莫唁寫作速度的,一天萬兒八千字,寫順了二十萬字不到一個月就能寫完。
莫唁回答道:“這部作品我寫得挺認真,加上小說裡有些內容描寫得有些大膽,因此刪刪改改的,一年就過去了。沒辦法,只能選擇今年發表了。”
姜玉樓聽他這麼一說,瞬間來了興趣,“那我可得好好看看。”
他翻開手稿封面,接著就看到了熟悉的文字描寫,
“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他跟著後來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餘佔鰲司令的隊伍去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的汽車隊。奶奶披著夾襖,送他們到村頭。餘司令說:“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對我父親說:“豆官,聽你乾爹的話。”父親沒吱聲,他看著奶奶高大的身軀,嗅著奶奶的夾襖裡散出的熱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涼氣逼人,他打了一個戰,肚子咕嚕嚕響一陣。餘司令拍了一下父親的頭,說:“走,乾兒。””
暗道一聲“果然”後,他草草看了一眼後面的文字,確定這個開篇就是莫唁的成名作《紅高粱》。
“是部好作品。”
草草看過後,姜玉樓對莫唁的這部作品給予了肯定。
聞言,莫唁也是鬆了口氣。
為了這部作品,他又是查史料,又是親赴當地,還得到了部隊首長的支援,要是得到個負面評價,他自己都沒臉見父老鄉親和給予他支援的部隊首長。
“你是怎麼想到創作這麼一部……抗日題材小說的?”
姜玉樓問道。
“那是前年秋天吧,我參加了一個軍事題材小說座談會。正是這次座談會促使我創作了這部小說,小說裡的故事,也是我結合老家高密的抗日事蹟,寫出來的。”
姜玉樓點點頭,算是瞭解了他的創作過程,末了,又道:“行了,稿子放我這兒,我請你出去吃頓飯。”
說完,他不由分說,拽著莫唁的胳膊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