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個月的時間發酵,以及國內文人的推波助瀾,在美華人留學和移民群體也看到了姜玉樓在年初發表的作品《北京人在紐約》。
不是郵寄過來的,而是蘭登書屋在美髮行的英文版作品。
與國內正面口碑壓倒負面口碑不同,在美利堅的華人群體中,這部作品的口碑可謂兩極分化嚴重。
一部分高華,看了這部小說後可謂歇斯底里,憤怒地斥責這部作品裡面充斥著謊言,是對美利堅的民主和自由的攻擊,應該禁止,並且號召在美華人舉報和抵制。
他們是華人,成分複雜,很怕美利堅政府惱羞成怒之下遷怒於他們。因此,看過這部小說後便上躥下跳,簡直比自己的主子還上心。
另一部分底層華人群體看過這部作品後,倒沒有被冒犯的感覺,反而覺得姜玉樓是個真正有才華的人,他看到了美利堅社會的本質。
還有一部分處在兩者中間,看過小說後覺得不舒服,但也不會像高華那樣歇斯底里,最多暗罵兩句罷了。
美利堅,紐約。
曹貴林家,他的朋友們再次將他家當做了聚會的場所。
只是,這次聚會的氣氛並不好,大家談話的時候,以F字母開頭的單詞變多了。
“這個姜玉樓太過分了,我們哪裡得罪他了?”
“呵,人家是大作家,和我們就不是一路人。”
“他將我們寫的如此不堪,難道就是為了羞辱我們?”
“呵呵,我覺得咱們只是被殃及池魚了,他真正要攻擊的其實是美利堅啊!”
“嘶,太大膽了,難道就不怕引起外交糾紛?”
眾人頗有些義憤填膺,為大美利堅被小人作家汙衊感到氣憤。
“外交糾紛不至於,不過他的這部小說肯定要被禁了。”
說話的人是陳太琨,他似乎得到了什麼訊息。
“怎麼說,有什麼訊息嗎?”
“聽說有人放話要讓姜玉樓好看,是真的嗎?”
“老陳,你就別賣關子了。”
陳太琨見眾人的目光放到他身上,便將自己知道的訊息說了出來,“是有一部分高華很反感姜玉樓的為人還有他的小說,他們準備向有司進行舉報。”
“乾的好!”
“是該給他個教訓!”
“吃著美利堅的飯,還砸美利堅的鍋,該封了他才好!”
“也就是沒叫我,否則我也要參加。”
曹貴林有些不安,畢竟人是他叫來的,資料又是自己給的,不會受牽連吧?
不過,這個想法很快就消失了。
因為《北京人在紐約》這部小說他看了,寫的是真他媽好,反正讓他寫是寫不出這麼有水平的作品。
而且,書裡對美利堅的描述一點都沒有誇大,很多內容是連他都沒有接觸到的。他在看了後,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他覺得,也許現在看,美利堅還是世界的兩極之一,可要不了多久,華夏肯定能迎頭趕上。
為什麼他這個在美華人比華夏人還有信心,因為書中所說的頂層設計。
美利堅的頂層設計出問題了,種族歧視又很嚴重,貧富差距之大,是國內所不敢想象的。
因此他敢斷言,美利堅早晚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