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五百三十八章 獲獎感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三十八章 獲獎感言 (1 / 2)

八月二十一日,美利堅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禮堂。

此次世界科幻協會雨果獎的頒獎典禮可謂萬眾矚目,參加典禮的不僅有世界科幻協會的成員,全美的媒體記者還有洛杉磯市政府的市長。

頒獎典禮正式開始了,簡短的流程過後,主持人宣佈,“本年度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獲得者是來自華夏的姜玉樓先生,他的獲獎作品是《駭客帝國》…”

“…姜先生的《駭客帝國》所探討的虛擬現實、自由意志、機器智慧等議題,都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使得這部小說充滿了獨特的魅力,相信未來姜先生還會為讀者們帶來有更多優秀的科幻作品。”

“下面,我們邀請姜玉樓先生上臺領獎並發表獲獎感言!”頒獎詞結束,主持人面帶微笑將姜玉樓請上臺去。

姜玉樓細心地整理了一番身著的中山裝,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他邁著堅定而自信的步伐,緩緩登上那個充滿榮耀的舞臺。在萬眾矚目之下,他從世界科幻協會現任主席的手中,接過了那座造型奇特的獎盃。

這座獎盃正是雨果獎的獨特象徵,它獨樹一幟地摒棄了金錢的俗氣,只以獎盃的形式彰顯榮譽。自第11屆頒獎禮起,便有人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款帶有鰭狀翼的火箭獎盃,引領了一股新穎的風潮。

而僅僅兩年之後,又有一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為獎盃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只是底座的形狀有所不同。從那時起,雨果獎便形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傳統:每年的獎盃底座都會煥然一新,以不同的造型呈現於世。

這樣的傳統不僅增添了雨果獎的神秘感和期待感,也讓每一年的獲獎者都能擁有一份獨一無二、專屬於自己的榮耀。

姜玉樓踏上演講臺,帶著內心的喜悅與感慨,開始發表他的獲獎感言。他首先深情地望向《科幻世界》與《奇幻與科幻文學》雜誌的方向,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首先,我要向《科幻世界》和《奇幻與科幻文學》雜誌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正是這兩本雜誌的悉心培育與大力推廣,我的故事才得以走進千家萬戶,與廣大讀者見面。”

楊蕭與《奇幻與科幻文學》的主編見狀,紛紛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們向在場的觀眾以及媒體記者們揮手致意,彷彿是在分享這份榮耀與喜悅。楊蕭心中更是激動不已,他知道,姜玉樓的這句話不僅是對兩本雜誌的肯定,更是對《科幻世界》的一次有力推廣,讓它的名字在科幻文學領域裡更加響亮。

此刻的演講臺上,姜玉樓的每一句話都充滿真摯與感慨,他的話語流暢而有力,邏輯清晰而恰當。他的感言不僅表達了對兩本雜誌的感激之情,更展現了他對科幻文學的熱愛與執著。

臺下的觀眾們也不停點頭,對姜玉樓和來自華夏的《科幻世界》也有了一定的解。

最讓他們驚訝的是姜玉樓,沒想到這個華夏作家英語水平還真不錯。

“我想大家一定很好奇,會產生這樣的疑問:華夏也有科幻小說麼?那裡的人也擁有各種奇妙的科學幻想麼?”姜玉樓的話引起了一片笑聲,他們的確多多少少有類似的想法。

“在這裡,1902年,梁啟超在自己主辦的《新小說》雜誌上開設“哲理科學小說”專欄。次年,周樹人翻譯了凡爾納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並撰寫了《月界旅行·辨言》。在梁啟超、周樹人的倡導之下,科幻小說在晚清蓬勃發展,形成了風格多樣的局面。”姜玉樓緩緩講述道。

刨除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不算,目前發現最早的本土原創科幻小說,是1904年由荒江釣叟撰寫的《月球殖民地小說》。”

“哇哦~”人群中響起一片驚呼聲,他們沒想到,在遙遠的清朝末年,華夏就已經有了科幻小說。

“晚清科幻風格差異很大,有政治宣言,有技術解說,有對國民性改造的呼籲,有童話式的科學普及。這些小說至今仍然是研究華夏科幻起源、華夏文化轉型的良好範本。”

“老舍先生於1932年撰寫的小說《貓城記》,是一篇具有獨特風格的烏托邦小說。1950年和1951年,張然的中篇小說《漫遊太陽系》和薛殿薈的長篇小說《宇宙旅行》出版。兩部小說都以太空探索為主要內容,但是整體性質更偏向科普作品。1954年,第一篇純正的科幻小說——鄭文光創作的《從地球到月球》誕生。”

“1977年,葉永烈先生的《世界最高峰的奇蹟》獲得巨大成功。小說講述了華夏登山隊如何在珠穆朗瑪峰採集到恐龍的腳印化石和一隻珍奇的、尚未石化的恐龍蛋。在眾多專家和普通勞動者的共同努力下恐龍蛋被孵化。以恐龍的復活為寓意,華夏科幻文學帶著充足的想象力再度出現在文學和文化的舞臺之上。我的《侏羅紀公園》也受到了這部小說的啟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