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五百一十五章 要做點什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一十五章 要做點什麼 (1 / 2)

八十年代,是華夏文學的盛世,但這個盛世和科幻文學沒有關係。

應該說,在八十年代初,科幻小說曾經風靡一時。尤其是姜玉樓在《科幻世界》發表《侏羅紀公園》後,科幻小說還真有了盛世的景象。

可惜,正當全國科幻作者和科幻雜誌的編輯們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時,針對科幻文學興起了一股批評潮流。這股潮流最初發於幾家報紙對科幻的評議,直至圍繞“科幻姓‘科’還是姓‘文’”這一話題,批評者和科幻作者們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這場爭論波及了科學界與文學界,甚至還牽扯到了姜玉樓。

那次爭論,也許有他影響力的原因,爭論暫停了許久。

於是,姜玉樓因為事情太多,加上短時間不準備寫科幻,對國內科幻小說的環境不再有過多關注。

直到年初的時候,一場針對科幻小說的風波驟然而起,甚至與“清除精神汙染”運動聯絡到一起,使得科幻文學的“第二次高潮”戛然而止。

等到姜玉樓意識到不對時,上面幾乎對事情進行了定性,他這時已經無法插手。

結果就是,很多作者淡出科幻界,如葉永列轉向傳記文學創作,鄭文光忽然癱瘓後失去創作能力,童恩正遠走美利堅等。

而且這還不算完,大部分科幻期刊被關停,印好的書不準上市,曾經風靡一時的“四刊一報”(《科幻世界》《科幻海洋》《智慧樹》《科學時代》和《科幻小說報》)如今更是隻剩下《科幻世界》獨自支撐著科幻的一方天空。

《科幻世界》之所以還能撐下去,也是託了姜玉樓的福,沒有他的《侏羅紀公園》,《科幻世界》可能也撐不下去。

即使如此,《科幻世界》如今也很不樂觀,雜誌從巔峰期的月銷量一百多萬冊,到84年只有六萬多冊,主編劉佳壽調任,第二任領導不熟悉科幻,也無力將刊物帶出困境。

如今,第二任領導也要退休,原本主管雜誌的四川省科協不想再派領導,打算讓這本刊物“無疾而終”。

原本大好的局面卻要拱手斷送,無論是編輯們還是作者們都難以接受。時任省科協書記的邵貴民看到編輯們真誠的心願,說:“這樣吧,如果你們要繼續辦,那就自個兒幹,但科協不再提供經費支援,你們自尋出路,自己組閣,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要知道,八十年代初剛剛改革開放,大多數人還停留在“體制”的思維裡,這種“四自”的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方案几乎是石破天驚。

面對著群龍無首、獨木難支的局面,科協理事長決定選擇一個有熱情、有抱負、有責任心、有能力的人出來主持雜誌社的工作。

他們召集大家開會進行民主選舉,結果楊蕭和譚楷兩人得票最多。

而此時的楊蕭剛剛生了個兒子,人生的重心漸漸轉移到家庭,對於雜誌社社長這一職位並無多大的渴求。但領導卻認定了楊蕭是不二人選。王曉達甚至到楊蕭的家中做“勸說”工作。

楊蕭一邊招待,一邊圍著兒子忙得團團轉,王曉達看在眼裡,心領神會,仍堅持勸楊蕭接下這個擔子。但楊蕭一時還下不了決心。

她推著腳踏車從川大校門出來,沿著錦江一路走,看著滔滔的江水,終於下定了決心迎接挑戰。

這些,都是姜玉樓打聽到的。

他也沒想到,楊蕭這個老熟人如今遇到了如此困境,而她竟然還沒有選擇向他這個國內科幻大作家進行求助。

“必須做點什麼。”這是姜玉樓得知國內科幻界的發展遇到巨大挫折後產生的想法。

只是怎麼做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