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樓剛回到雜誌社的門檻,便見一個身影熟悉又意外的人等候在那裡。他有些驚訝地挑起眉頭,迎了上去。
“黃導,您可真是貴客難請啊,我這小小的雜誌社,何德何能勞您大駕?”姜玉樓一邊笑著打趣,一邊將黃一鶴請進了辦公室。他親自沏了壺好茶,遞給黃一鶴,讓這位央視的大導演也有些許的受寵若驚。
來人正是黃一鶴,他此次前來的目的,自然是關於那萬眾矚目的春晚。
黃一鶴也沒有拐彎抹角,開門見山道:“姜老師,我這次來,是有一事相求,想請您出山幫忙。”
姜玉樓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但隨即轉為理解。他知道,黃一鶴這樣的大導演,能親自上門求助,必然是有大事相商。
“請我出手相助?”姜玉樓先是愣了一愣,隨即眉頭微蹙,疑惑地問道,“莫非是明年的春晚之事?”
黃一鶴聞言,輕輕一笑,點了點頭,讚道:“姜老師果然慧眼如炬,一語中的。我這剛一提及,您便已然猜中了我的心意。”
姜玉樓沉吟片刻,繼續問道:“看來臺裡是打算將春晚辦成一個固定的傳統節目了?”
黃一鶴神情振奮,說起了首屆春晚直播後,所造成的影響。
據他所說,首屆春晚播出之後,從大年初一開始,中央電視臺的收發室每天都收到幾千封來信。有表揚的,有慰問的,有對幕後好奇提問的,也有提出寶貴意見的,一麻袋一麻袋地往黃一鶴辦公室送,最後沒辦法,中央電視臺只好對春晚的信件,單獨設立的一個收發室。
因為首屆春晚的成功給全國億萬觀眾帶來了大大的驚喜,經過臺裡多次開會研討,決定將春晚直播打造成一個固定節目。
而第二屆春晚的總導演,還是他黃一鶴,倒是鄧在軍另有任用,他的助手換成了張淑芬導演。
姜玉樓打趣道:“看來黃導現在是深受臺裡信任,這麼重要的晚會還是非您莫屬。”
實際也是如此,黃一鶴在上面也是掛了名的,加上第一屆春晚就是他提出並實施的,這第二屆春晚依舊很重要,自然還是要用他。
黃一鶴有些不好意思,他乾咳一聲後,問道:“姜老師,臺裡討論過,還是希望您你能出任下屆春晚的顧問。”
“當顧問啊……”
姜玉樓表情為難,他覺得事情不是那麼簡單,搞不好還要他出節目呢。
現在他工作非常忙,而且又剛結婚,真不一定能抽出時間。
黃一鶴也知道這些,不過他現在壓力非常大。1983年舉辦的首屆春晚,雖然在節目上稍有單調,燈光舞美什麼的都很粗糙,可它依然征服了很多觀眾。
從那之後,老百姓將買電視放在了第一位,為的就是能在來年三十晚上邊看電視邊吃年夜飯,雖說這是一件小事,可也體現了春晚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以及它的魅力所在。第一屆春晚舉辦後,受到人們廣大的喜愛,因此84年的春晚必須如期舉辦,因此這個壓力就交到了黃一鶴導演的身上。
接到任務後,黃一鶴可謂壓力巨大,試想第一屆春晚已經讓他絞盡腦汁了,而這第二屆春晚不僅要突破,還要比第一屆辦得更好,這讓黃一鶴廢寢忘食地想了半個月,愣是沒琢磨出一點思路。
於是,他又想到了姜玉樓。
姜老師,人家年輕,思想活躍,說不定隨便出個主意,就能解決他的煩惱。
黃一鶴連忙道:“姜老師,您有什麼顧慮,直說就好。”
“那我就說了啊,想讓我當這個顧問不是不行,但……”姜玉樓把自己的顧慮說給他聽,然後靜靜地看著黃一鶴的反應。
黃一鶴鬆了口氣,以為是什麼難題呢,結果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