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戛納電影節倒數第二天,雖然還有電影展映活動,不過戛納小鎮街頭的遊客已經少多了,頒獎典禮的門票就那些,大部分人是沒機會進去的。
晚上,陳愷歌接到主辦方的電話後,心情格外激動,他顧不得穿鞋,赤著腳敲響了張億謀的房間。
進屋後,他臉色通紅,說話都有些結巴,“億謀,組委會……組委會讓我們明天留下來參加閉幕式。”
張億謀驚訝地張大了嘴巴,“愷歌,莫不是……”
陳愷歌嚥了口唾沫,眼神遊移不定,“真的……很有可能啊!”
他們倆雖然第一次參加戛納電影節,但來了這麼久,也知道了一些內幕。
比如能留下參加閉幕式的劇組,是有得獎機會的。只是,獎項大小不確定罷了。
但……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下午兩點鐘,《黃土地》拿到了影評人們投出來的費比西大獎。
這個獎項不隸屬於任何影展單位,而是由國際影評人協會頒發。
這個協會每年都會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組成自己的評審團,所以在威尼斯、柏林、戛納都會有費比西獎頒發,而且他們通常會搶先在電影節頒獎典禮前一步頒發獎項。
《黃土地》能拿這個獎也是讓整個主創團隊喜出望外,畢竟場刊評分在中游,場刊採集的十家媒體和影評人很多都是國際影評人協會的。
所以這是一部影評人喜歡的電影,可能藝術成就達不到最頂級,但卻能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
下午六點鐘,閉幕式開始,依然有紅毯,但走紅毯的人少多了,畢竟一共就那幾個獎。
不過留下來走紅毯的人笑容也更加燦爛了,無論導演還是演員。
進場之後,《黃土地》劇組坐在一起,旁邊就是《鄉愁》劇組,後面是《楢山節考》劇組。
首先頒發了短片單元的獎項,也就十幾分鍾就完事了。
然後是相當於最佳新人導演獎的金攝影機獎。
這個獎不屬於主競賽單元,也不屬於任何單元,無論主競賽單元,還是一種關注單元或者是導演雙週單元,只要是處女作都自動參評。
然後還會有一個補償獎,叫評審團獎,算是給部分評委特別喜歡的作品的補償,並不常設。
就在陳愷歌和張億謀猜測他們會拿到什麼獎的時候,頒獎嘉賓宣佈《黃土地》獲得了評審團獎
陳愷歌差點高興的從座位上蹦起來,他第一次參加戛納竟然能拿到這麼大的獎項,實在是再完美不過了。
就在他們以為這就是結束的時候,《黃土地》又拿到了一個獎項,最佳劇本獎。
說起來,這個獎項還是威廉·斯泰倫力排眾議,頒發給姜玉樓的。
威廉·斯泰倫是美利堅人,還是作家,他也看過姜玉樓的小說,對他的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說頗有好感,當他得知《黃土地》的原著和編劇是姜玉樓後,就決定將最佳劇本獎頒發給這個同行。
也就是這個年代資訊傳播不迅速,否則《黃土地》劇組連續拿到三個獎項的訊息傳播到國內後,絕對能引得輿論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