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開始,宋文總是會很早來到雜誌社。
他會花一點時間收拾一下辦公桌的衛生,接著會給自己泡上一壺茶,然後再開始一整天的工作。
由於《最文學》在文壇和讀者心中越來越出名,他的工作量也在與日俱增。不過,他還是很喜歡這份工作。
挖掘一位又一位新人作家,讓他們在文壇大放異彩,得到讀者的青睞這種感覺實在令人著迷。
過了十幾分鍾,編輯部的員工已經到齊。
他也在開始處理手中的稿子。
能傳到他手裡的稿子,基本上都是編輯們初選過的,質量要不會太差。
宋文抿了一口茶後,輕輕地將手中的茶杯放到桌上,然後熟練地拿起一份稿子,閱讀,然後做出評價……這樣的工作早已變得機械性十足,但他卻樂在其中。
能進入到他視線中的稿子不算多,但相比每期刊登作品的數量,還是太多了。他不得不用手中的權利,打回一些不那麼好的作品。
這是個艱難的決定,但他必須這麼做。
他是編輯部的主編,需要為雜誌的質量負責。
“這篇不行,哦,還是有點名氣的作家的作品,真不敢相信這麼多年了,他的水平不僅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
“《蒼茫大地》,這篇還行,只是需要改動的地方不少,算了,先放到備選組中吧。”
“《星星》,嗯?於華?”
當宋文再次看到那個熟悉的名字時,他的眼睛不由得一亮。
他對於華這個名字有些印象,是個新人作家,在《最文學》上面發表過文章,更重要的是,社長對他很看重。
我還以為這位小同志放棄文學創作了,還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繼續堅持文學之路,總是一件開心的事。
他算了算時間,距離上次投稿已經過了大半年。
過了這麼久,他一定創作了一部非常不錯的作品吧。
宋文懷著好奇開啟於華的手稿,仔細閱讀著。
過了十幾分鍾,他微微頷首,輕笑道:“嗯,有些意思。”
這就是宋文對於華最新投稿的評價,算不上很高的評價,但也比一般作家的水平要強上不少。
他還記得於華第一部投稿作品,好像叫《第一宿舍》吧。那部作品還顯得很稚嫩,能夠看出作者是個文學新人,但這次的作品《星星》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顯得條理清晰。
不過,於華雖然在文學創作上進步明顯,但想靠這部短篇在《最文學》上發表作品還是不夠的。
如今國內文壇可謂新人輩出,而短篇又是最容易下手的,每一期為了選出最好的短篇作品刊登到雜誌上,編輯部也是絞盡腦汁才能從眾多優秀短篇作品中選出最好的那幾部。
他嘆了口氣,就想將於華的手稿放到退回作品那邊。可最後,他的動作卻停下了。
“這部作品要是作些修改,潤色一番,未嘗不是一部風格獨特的作品。”
潤色並不是簡單的修改,而是要保留作者的獨特風格,同時讓作品更加完美。
只是,這種修改需要編輯和作家時常溝通,而以現在的通訊手段,還做不到相隔千里的兩人,達成緊密的聯絡。因此,邀請作家來雜誌社改稿,也成了這個年代較為穩妥的手段。
就這,還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
有單位的想來燕京還要雜誌社開介紹信,等他們到了後,雜誌社還要解決他們的住宿、伙食還有工資問題。
如果是一個普通作家,他可能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畢竟國內的文學青年不要太多,每年都有名聲驟起的作家,也有驟然隕落的作家。
可於華有些不同,宋文看到了他的天賦和潛力,還有就是社長對他的那種重視。
“唉,能不能行也不是我能決定的,還是要看社長的意思。”
猶豫了一番,宋文拿起他的手稿,離開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