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樓見馬孝似乎解開心結,便準備說些更深入的話題。
“馬孝,你有沒有想過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什麼,我帶領鄉親們致富?”馬孝驚訝得合不攏嘴,似乎聽到了不得的東西。
姜玉樓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磚廠要是步入正軌,生意會越來越好,制磚,運磚,賣磚都要人手,完全可以在村裡多招些村民幹活。這樣磚廠效率高了,村民也有錢,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馬孝有些為難,“這磚窯燒垮了也不光是制磚機師傅不行的問題,先前村裡人幹活的時候,也不都按規矩來,我尋思著都是鄉里鄉親的,又只是些小事兒就沒說,以後要是招的更多,那磚廠還得完。”
“所以,你和叔都要轉變思維,磚廠想要走得更遠,帶領大夥共同富裕,就得規範化管理,嚴格執行操作規定。”姜玉樓認真的說道。
馬孝聽得一頭霧水,虛心求教道:“啥是規範化管理?”
姜玉樓解釋了一番規範化管理,馬孝聽得連連點頭,雙眼放光,這些話真是說到他的心坎裡了。
“玉樓,你懂的太多了!”
“我說的那些知識在大學都能學到,所以啊,你應該繼續深造才對。”姜玉樓有些惋惜。
馬孝傻笑道:“嘿嘿,不想那些了。我現在就想著你剛才說的,搞規範化管理,然後帶著村裡的鄉親們一起過上好日子。”
“你能這麼想,我也放心了。”想必這次失敗會給馬孝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此事之後馬孝家裡磚廠應該會浴火重生吧。
“到了現在,我越發覺得學習的重要性。”馬孝開口道:“回頭我就和我爸商量一下,整理個流程規範出來,今後不管幹啥,都按流程來辦。”
到了這一步,馬孝已經漸漸覺悟,知道即使是小小的磚廠管理也有著大學問,不能等閒視之。
姜玉樓說道:“這些都要慢慢學,辦廠子做生意裡面的學問也深著呢,不比上學簡單,這次回來得匆忙,等我在陝西的事情忙完了,回到燕京給你弄些工廠管理的書,你慢慢看。”
國外工商管理類的書籍非常多,生產製造業的更是數不勝數。國內關於這方面的研究雖然少,但也不是沒好東西,比如《鞍鋼憲法》就很優秀。
讓馬孝看這些也不是讓他立刻使用,而是在心裡有個概念,漲漲見識和理念。
“好,我等你的書,到時候我肯定天天讀,爭取讀出個名堂。”馬孝心裡發了狠。
姜玉樓翻了個白眼,“你要是上學時候有這種信念,即使考不上燕大,陝西的好大學絕對隨你挑。”
“嘿嘿。”馬孝撓撓頭,又是一陣傻笑。
“我先走了,還得給你去取錢呢。”姜玉樓說罷起身,馬孝也慢慢站了起來,跟著姜玉樓向外走。
姜玉樓要走,他怎麼也要送的。
第二天,姜玉樓又來到馬家,這一回他不是空手而來,而是拎著一個包,裡面都是現金。
“這裡有一萬塊錢,完全可以解決你家目前的困難。”
“玉樓,啥也不說了,以後你要是遇到什麼事,只要說一聲,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我馬孝絕對不會說個不字!”
“呸,電影看多了吧。我要你上刀山下火海乾什麼!”
“我就是說說嘛。走,咱們去吃飯。”
剛走兩步,馬孝又回來了,“不行,我得先給你打個借條。”
說罷他翻出紙筆,數了好幾遍錢,然後按照信用社的貸款合同給姜玉樓寫了一張借條。
“這就對咧,只要有這股子氣,磚廠遲早能起來。”姜玉樓點點頭,也沒客氣,接過借條後,看也沒看,直接揣進懷裡。
馬嬸已經做好了豐盛的菜餚,馬叔叔還熱了壺酒,姜玉樓入席後也不客氣,開開心心吃喝了起來,吃完飯後,馬孝把姜玉樓告訴他的事說給了父親聽。
馬叔聽完後,臉上已經不見了擔憂。他覺得姜玉樓說得很有道理,磚廠想要做大,按照以往的規矩看來是不成了,必須要按照規範和操作流程來。
第二天,馬孝又帶著姜玉樓和老磚匠去磚廠實地勘察,三人湊在一起仔仔細細分析著第一窯磚為啥燒壞的原因。
馬孝並沒有急著開工,他現在已經冷靜下來,清楚如果不把問題找出來,下次燒窯還會失敗,現在最關鍵的不是立馬復工,而是找到並解決問題。
姜玉樓不太懂這些,但是他會看操作說明書,還可以提供解決思路。有了他的幫忙,機器運轉在沒有出現問題。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和泥不合格的原因,也有燒窯火候的原因,當然也少不了制磚機操作失誤的原因,馬孝將這些都一一記在本子上,並在姜玉樓的幫助下總結出瞭解決的辦法。
見此,馬孝自然大喜,對好兄弟的感激更深了。
之後又花了幾天功夫,甚至還厚著臉皮找到幾位在工廠幹過的工人,給他們說盡了好話,又提前給了工錢,總算把人請了回來。
這些是長期工,工廠還缺短期工,於是又到村裡招人。
對於村裡人刁難馬孝,馬嬸心裡有氣,雖說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可有的人說話也太難聽了,而且現在再讓村裡人來幹活怕也沒多少人願意,於是便勸兒子先在上河村僱了幾個短工,等穩定了,熟悉工人的性情後,再視情況留下或者辭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