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四百零三章 引起轟動的創刊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零三章 引起轟動的創刊號 (2 / 2)

路謠、韓玉芝、於華、王碩……

有些名氣的,默默無聞的,他們的作品算是讓讀者大開眼界。

《最文學》在1982年的第一期所引發的影響是轟動性的。

最先受到關注的是韓玉芝的短篇小說,這部以抗日戰爭為主題創作的短篇小說,擷取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讀者們發現這位韓作家雖然名聲不顯,但是筆力驚人,完全不像是默默無聞之輩,紛紛猜測可能是哪位只名作家的馬甲。

廣大讀者們紛紛表示這個叫於華的作家很有意思,

尤其是他的小短篇《第一宿舍》,整部小說的背景設定在一個大學校園裡的宿舍樓,故事主要圍繞著宿舍裡的幾個年輕人展開。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了主人公楊絳的成長經歷和內心世界,透過他的眼睛讓讀者看到大學生活的點滴和變化。

這種題材的小說,在當下還是比較少見的。

對於沒有上過大學的讀者來說,也能看個新鮮。

目前,社會上比較主流的還是傷痕文學,其次就是改革文學,像於華,將筆觸聚焦在大學生活的作品非常之少見。

他的這種創作,在讀者們的來信當中受到了廣泛的認可。

《最文學》在82年的第一期當中,光是推出的這兩位新面孔,所謂的前菜,便已經讓讀者嗅到了大餐的香氣。

可是,這一期的威力,遠不止於此。

王碩一篇《海鷗的故事》讓讀者感覺非常熟悉,行文風格自由隨性,喜歡使用華美的辭藻。

他們覺得自己曾經看過類似的文章,仔細一番回憶,有人已經想到了《空中小姐》,兩相比較之下,他們知道自己沒有猜錯。

和一年前相比,王碩的有進步,但並不是非常明顯。讀者們知道,這是年輕作家在探尋自己寫作風格的時期。一旦作家找到合適的風格,後續會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表現。

有不少讀者喜歡王碩的行文,覺得他的文字看起來很舒服。

要姜玉樓說,他們還是讀的文章太少,此時王碩的作品如《空中小姐》和《海鷗的故事》在時下看起來或許新鮮,但其中不免矯揉造作,言不由衷,遠沒有他找到自己的風格後創作的《頑主》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來得經典。

不過,讀者們的觀感有時候是很隨心的,看好一個人不會講究太多,喜歡就是喜歡。

王碩也因此被很多讀者和評論界寄予厚望,認為他是有可能在若干年後會成為比肩姜玉樓的作家。

如果有人在若干年後用回望的角度去看1982年《最文學》第一期刊物的內容,大機率會用上“神仙打架”這一類詞語來形容。

因為除了幾個優秀短篇外,長篇實在太多精彩!

在第一期的所有作者中路謠的作品評價是最高的,他的作品太過優秀,給廣大讀者們留下的印象太過驚豔,直接導致了路謠的作品《人生》成了神作!

“經典之作”同樣是來自讀者來信的評價。

可能是因為多年深入鄉村生活的原因,路謠的作品中總是能看到農村變革時期的個人價值選擇與思想感情、道德觀念的碰撞。

這樣的風格與已經成名,同屬陝西的陳忠實很相似。

《人生》是路謠創作的第一部經典中篇小說,它的發表標誌著路遙的文學之路開始步入巔峰,也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學史的地位。這部作品一經發表,就引起了讀者的歡迎,不僅因為它是理想童話和現實悲劇的矛盾結合,它所描述的愛情悲劇也引發了讀者對現實社會的思索。

這個年代的華夏,商品經濟的活躍打破了農村的僵持與保守,具有現代文明的城市開始對一直困守在土地的農民產生強烈的誘惑。特別是在青年心中引起巨大的騷動,他們開始對自己的生活及周圍的世界產生懷疑與不滿。

國家採取的各種政策將農民強制性地限制在土地上,這些政策的實施直接導致了農民在整個社會發展中長時間處於相對貧困的狀態中。因此,可以說在這種基本的身份差異之下,城市和鄉村作為兩個基本對立的概念被凸顯了出來。這是一個作為卑賤農民和一個高貴知識分子的對立,普通百姓和達官顯貴的對立。

《人生》就是在城市的場景中展開,似乎一切都處於城市的控制下,甚至鄉下人天生就應該在城裡人面前低人一等。這種強烈的等級觀念、城鄉差異在小說中被強化。

當路謠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像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謠思考並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湧而來的種種衝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做出選擇。

由此,《人生》得意誕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