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懸疑題材說穿了也沒什麼,通常涉及情報的竊取、隱藏、破解等情節,以及透過各種手段和智慧來追蹤、發現和消滅敵人。
這類題材的作品通常以緊張、驚險的情節和懸疑、推理的元素為主要特點,吸引觀眾跟隨主角一起探索真相,解開謎團。”
姜玉樓侃侃而談道。
看著眼前富有朝氣的年輕人,金先生對他印象頗佳,笑道:“姜先生是怎麼想到創作《暗算》這個型別的作品的?”
“我就是想創作一個有別於人們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詮釋了特工的悲劇宿命。”姜玉樓道。
金先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姜先生真是年輕有為。我覺得這個題材很有趣,貴方央視改編的話……算是職業劇?”
“說是,也不完全是。職業劇主要體現在技術上,觀眾看了覺得很專業,專家看了挑不出什麼錯。如果其他因素過多,比如愛情,喧賓奪主了,就稱不上一部真正的職業劇。
《暗算》呢,主要描述的是701三個部門監聽局、破譯局、行動局中的傳奇人物的故事。”
“先輩是值得尊敬的。”
金先生也是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對於抗戰中的英雄也懷有深深的敬意。
他也曾經動過念頭創作其他題材的作品,只是那時候《明報》少不了他的武俠小說,如今他已經封筆八年,投身商業管理,也沒有了寫作的心氣。
“姜先生,你有沒有想過讓香江的讀者看到你的作品?”
“您是說?”
“香江有自己的商業方向,有自己的故事,但是香江同時也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也曾抗爭過,同樣會喜歡英雄的故事。”
“原則上我是沒有意見的。”姜玉樓想了想,說道:“不過您說的是出版還是在《明報》上連載?”
“在《明報》上連載。”
那是金先生的報紙,是他的事業,他自然不會將機會拱手讓人。
“嘶!”
馮先植和王濛等人非常驚訝,沒想到他們中最先有作品走出去的竟然會是姜玉樓。
不過,仔細想想也能理解。
首先是題材,諜戰懸疑題材是香江沒有的。
再者是大陸作家的身份,也是很好的宣傳素材。
最後是姜玉樓真的有實力,銷量七十萬冊,今年更是奔著百萬冊去的,完全不可小視啊。
一位高層眼睛一亮,“金生,你的這個主意很棒,我們真可以嘗試一下引進大陸作家的作品。”
“嗯。”
金先生面露微笑,又看向姜玉樓,笑道:“這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姜先生要把握住啊。”
金太太這時也含笑道:“我先生的《明報》是香江排名前三的報紙,日銷量超過十萬份,影響力驚人。寫科幻小說的倪匡,還有張小嫻和亦舒等可都是靠著我們《明報》開專欄出名的。”
“這……”姜玉樓面露遲疑之色。
馮先植和王濛看他還不答應,都替他著急。
金先生微微一笑,道:“姜先生有要求儘管提。”
“能多些讀者看我的小說,我自然高興。只是我是作家,需要稿酬吃飯的。”姜玉樓面不改色的提了自己的要求。
“稿酬啊,好說好說。”金先生哈哈一笑,“只是姜先生在大陸雖然是大作家,但是在香江卻沒有讀者基礎,稿費上面可能不會太多。”
姜玉樓沒有說話,作洗耳恭聽狀。
金先生沉思片刻,迅速權衡了利弊,才給出了一個數字,“你看千字一百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