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三百五十二章 痴心妄想的《星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二章 痴心妄想的《星報》 (1 / 2)

姜玉樓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嘲諷,聽在程懷澄的耳中覺得異常刺耳。

他對於姜玉樓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姜玉樓是內地有名的暢銷書作家,和金先生的《明報》也有合作。

但那又怎麼樣?

內地經濟出了名的差,要不然每年不會那麼多人為了錢涉海偷渡到香江了。在他想來,即使金先生和對方合作,給的稿酬也不會多,千字十幾二十港紙已經很了不起。

沒想到以摳門吝嗇聞名的金先生這回這麼大方,千字一百港紙,雖然不是香江作家的稿酬巔峰,但也不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能拿到的。

去年姜玉樓能有什麼名氣,金先生莫不是老糊塗了?

程懷澄在心裡瘋狂的吐槽著對手,要是金先生真老糊塗了,對《星島日報》可是個好訊息。

“姜生,你不妨認真考慮一下我的提議。”程懷澄決定繼續勸一下,說不定對方是頭腦發熱呢。

畢竟千字五十港紙不少了,對方也不是每部小說都能賣到高價的。

“不需要了,程先生毫無誠意,我想也沒什麼好談的。”姜玉樓冷哼一聲,結束通話了電話。

“喂,姜生,姜生……”

季正懷見姜玉樓面色不悅,開口問道:“怎麼了,聽你說什麼和《明報》合作,又說什麼一百港紙的,難道又有香江的報業公司找你合作?”

“嗯,是《星島日報》的一個什麼副總編,想要以千字五十的低價連載我的小說,被我拒絕了。”姜玉樓此時已經沒那麼生氣,說話較之剛才也心平氣和了幾分。

季正懷咋舌道:“千字五十也是低價?”

“哼哼,季主任,在國外我還是有幾分名氣的,可不是默默無聞的小作家。要知道在島國我都是拿高額版稅,香江這邊的報社……嘖嘖,真是小門小戶不會做生意。”姜玉樓很明顯地表現出了自己的不屑。

香江現在還在英國佬的管轄下,港紙自誕生之日起便是英鎊的附屬貨幣,到1972年由於英鎊的連續貶值,英國政府宣佈實行浮動匯率,香江經濟由於港紙與英鎊繫結,遭到沉重打擊,於是與英鎊脫鉤。

同時由於香江自身的經濟體量太小,港紙作為貨幣流通範圍狹窄,必須跟強勢貨幣繫結才能保持幣值穩定,於是又宣佈與美鈔掛鉤。

1973年美帝爆發經濟危機,港紙又被迫與美鈔解綁,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度。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港紙匯率差不多是1:7.8,換算一下,電話那頭給出的千字十港元,大約就是千字六塊五毛多錢。

姜玉樓在國內雜誌社發表的作品都是千字十塊的最高標準,在小日子出版,角川書店給的也是百分之十的版稅分成。

結果香江的一家報社想要刊登他的作品,只願意給他這麼點稿酬?

是看不起國內作家,還是當他是冤大頭。

別提什麼早晚一家人,這個口子要是開了,姜老師在業內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這可不是姜玉樓的做事風格。

季正懷一聽,也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香江現在又沒回歸,那個什麼《星島日報》在國內也沒人脈,他也犯不著為一個外人得罪自己的弟子,他還沒那麼目光短淺。

只是,該說的還是要說一下。

季正懷委婉規勸道:“玉樓,要注意影響,別搞出矛盾。”

……

香江,新界將軍澳將軍澳工業邨駿昌街七號的《星島日報》編輯部內。

《星島日報》屬於星報系的報紙,該報於1938年在香江創刊,《星島日報》發行幾年便成為香江的大報之一。

到了六十年代,盛極一時星報系只剩下位於香港的《星島日報》在勉強為繼,其子報《星島晚報》則處於虧損狀態。

香江報業在1960年代整體陷入困境,星報系創始人之女胡仙臨危受命,重新確立辦報宗旨,提出要提升文章的可讀性,增加報紙的資訊量,加強與政界、文化教育界的聯絡,還主動與廣播、電視、電影合作。

得益於胡仙的一系列變革,低迷了近20年的星報系又開始煥發生機。1972年,星島報業在香江上市。

由此,《星島日報》也確立在香江的報業地位,成為讀者最為喜愛的報紙之一。

在香江,報紙極多,各個型別的都有,民眾有很多選擇。除時事政治類報紙外,最喜歡經濟類、文藝類和娛樂類報紙。

其中,文藝類作品又喜歡奇、武、詭、情等題材作品。

那些年很多香江作家都在《星島日報》發表作品,名家如姜,劉以鬯、黃思騁等。

程懷澄手持著電話聽筒,臉上滿是震驚和不滿的神色。

一旁的陳奕星問道:“總編,對方有沒有答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