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享受著夏日清晨的愜意,一邊看報紙,
“誒,居然報紙上都是關於《情書》獲獎的討論嗎?”
將近兩週的籤售活動,角川書店還邀請了不少媒體採訪和宣傳,姜玉樓和《情書》再次回到了大眾的視野內。
許多人這才知道,姜玉樓是《情書》的作者,他已經來到東京了,正在滿城簽名售書,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他獲獎了。
而且還是對島國作家非常重要的直木獎!
在角川書店大手筆的宣傳下,各大報紙雜誌上,刊登了不少對於《情書》的討論。有對故事的討論,有對寫作技巧的討論,有對核心的討論。
一部賣了一百多萬冊的小說,在媒體中獲得的待遇遠超過同期其他作家的作品。
就銷量來說,完全沒有可比性,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不過相比這些早就討論過的內容,讀者最想看到的還是關於姜玉樓身份的揭秘。
作為一個對島國人來說的新人作家,而且還是華夏人,媒體自然找不出什麼黑料,哦,別說黑料了,有用的訊息都沒有多少,大多都是角川書店放出來的。
他們也不敢胡亂報道,畢竟姜玉樓的身後可是角川書店。
不少出版商紛紛感慨角川書店的走運,竟然能從華夏挑到這麼一部讓島國民眾喜歡的外國文學作品。
這部小說太適合島國了,適合到他們當初都沒想到姜玉樓竟然是華夏人。
小說都如此精彩了,要是拍成電影大家會期待嗎?
書迷群體中,關於《情書》影視的呼聲很高。很多書迷也有喜歡的女星,他們會推薦各自認為合適的女明星擔綱女主角,併為此爭吵不休。
姜玉樓明銳的察覺到,其中很明顯有角川書店和角川事務所的影子。
這樣一個社長親自去談來的電影,得到了宣傳部門的重視,尤其是在部門的部長得知社長角川春樹拿下了《情書》的電影版權,更是提出了一攬子宣傳計劃,為的就是讓這個話題產生持續的熱度。
角川書店和角川事務所上下也沒有覺得這是項艱難的工作,因為《情書》的銷量真的高,而且即將得獎,到時候拍成電影也不愁沒話題。
關於《情書》評獎和電影專案的新聞他很關注,流量代表著利益,現在如此,以後也是如此。
畢竟這部小說帶給他的利益太大了,除了銷量分成外,還有版權費。
獲獎和電影化都能帶動小說的銷量攀升,讓他在銀行的存款越來越多。
除了有關《情書》的報道,早報裡還有一些國家大事、娛樂八卦等等,比如華夏的羽毛球專案在美利堅的世界運動大會拿到了四塊金牌。
這個成績對於亞洲來說相當不錯,因此島國媒體也忍不住報道了出來。
看到這個新聞登上了世界舞臺,姜玉樓心中也湧起了一股自豪感。
想到華夏小球上的成績,再聯想到男足......
到了2024年,竟然連亞洲盃小組賽都沒出線,對得起球迷嗎,MD,退錢!
感嘆了一會兒之後,姜玉樓繼續翻起了報紙,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