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電影呢,你們有了解嗎?”
陳愷歌猶豫了一番,小聲道:“我們在學校看過一些譯製片還有少數內參片。”
“和我們國家的電影相比,又如何呢?”
“剪輯凌厲,畫面……”說到畫面,陳愷歌不吭聲了,實在是強了國內電影不知道多少。
等他們說完了,姜玉樓才道:“那我給你們說說我對香江電影的印象吧。”
70年代中後期開始,香江步入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香江電影也迎來了飛速發展。
從在國外接受過正規電影教育、科班出身的一批年輕導演,從電視臺出走轉向電影行業。帶著學院派對於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在電視臺磨鍊出的經驗,他們激情澎湃,高度熱忱地把握住時代脈搏以及觀眾的喜好,製作了帶有強烈個人風格且形式新穎的一系列影片。
“就編劇天馬行空的想法,還有許多拍攝方式,都是我們國內電影行業所沒有的。香江電影尚且如此,歐美電影就更不用說了。”
陳愷歌和張億謀臉色凝重,有種時不我待的感覺。
“當然,咱們也不用妄自菲薄。東西方電影行業都有自己的黃金時期,隨著咱們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好,電影工業也會有迎頭趕上的一天。”
經他這麼一說,兩人臉色好了些。
陳愷歌感激地說道:“姜老師,謝謝您了。”
“謝我幹什麼?”
“謝謝您讓我看到了世界電影在飛速發展,要不然,我可能還想不到今後所面臨的挑戰呢。”
“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勉勵了陳愷歌后,他又看著張億謀道:“億謀,你有什麼想法嗎?”
“我?”張億謀猶豫了一番,撓頭道:“不怕您笑話,我反正是更有鬥志了。我覺得以後咱們自己的電影工業不會比別人差。”
姜玉樓道:“有志氣是好事,但電影不比其他,還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
“我知道,等畢業了和愷歌合作了《黃土地》後,我也想嘗試一下自己當導演。”
張億謀的話,把陳愷歌嚇了一跳。
“老張,你想當導演?”
陳愷歌面色古怪,導演是那麼好當的嗎?你一個學攝影的想當導演,是不是太多異想天開了?
不過這話他終究沒有說出口,畢竟兩人也只是同學關係,還不是一個系的,談不上多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