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顯然是個很適合約會的場所,眼睛瞟過那些年紀相仿的男生女生,讓兩人回憶起了青澀的大一生涯。
唐月雯和姜玉樓說起了自己剛去水木大學時候的趣事,比如說曾經她剛到學校,也有不少男生像傻子一樣的盯著她看。
他們倆從人群中走過的時候,周圍的學生們都羨慕地看著兩人,他們都能看出來,他倆肯定是在處物件,而在這個時期,在大學期間談戀愛還是一件比較禁忌的事情,很少有人敢像他們一樣大大方方行走在校園中。
姜玉樓和唐月雯太過年輕,這些學生下意識地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同學,只是也會有人覺得奇怪,如此耀眼的兩人,如果是同學的話,以前怎麼沒見過或者聽說過?
北影校園裡充滿了生機盎然的景色,有盛開的迎春花、丁香花和桃花,以及枝葉茂盛的古木。玉蘭樹下,芭蕾舞者在練習舞蹈,優美的身姿與春光交相輝映。
姜玉樓和唐月雯漫步在林間,感受著春天的愜意。除了校園景色外,他們還看到有人在附近大聲地朗誦臺詞,也有一男一女湊到一起,好似關係十分親密的樣子,當然也少不了如今各個學校都有的詩人,正激情澎湃地朗誦著自己喜歡的詩歌。
聽著同學朗誦的詩歌,兩人倍覺親切。
因為,那有人正在朗誦姜玉樓的詩。
八十年代是詩歌最好的年華,是當代詩歌的黃金年代,這是一個感傷的年代,一個浪漫的年代,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變革的時代,正是這樣的特殊年代,方才誕生出了許多優秀的詩人,詩人們追求自由、獨立、真實,他們的作品充滿了激情和力量,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啟迪。
正因為詩歌作為一種具有強烈情感和思想表達的藝術形式,方才成為許多文學青年的信仰,以至於在大學裡要是不談點詩歌,不會背幾首詩就好像落伍了一般。
唐月雯感慨地說起了大一的時候,她的不少同學都是姜玉樓的粉絲,為他的詩歌著迷,他們不僅抄詩,還背詩,甚至還組成了詩社,專門討論他的詩。
“可惜你不寫詩了,否則不知道對少人會為你瘋狂的。”
“我就是個俗人,當不了詩人。”
“為什麼,這其間有關係嗎?”
唐月雯有些理解不了,俗人和詩人,有什麼必然聯絡嗎?
姜玉樓笑著道:“當然有關係了,我愛錢,需要錢。而詩人大部分都是浪漫主義者,習慣了過窮日子,我可受不了。”
“啊?”唐月雯愕然,大眼睛看著姜玉樓滿是驚訝。
姜玉樓煞有介事的說道:“其實仔細想想,詩歌之所以流行,除了很多外來文化影響以及人們的思想受到衝擊外,未嘗沒有經濟原因。”
“還有這種說法?”唐月雯狐疑地看著他,總覺得是自己的男朋友又想胡說八道。
果然,姜玉樓開始了瞎咧咧,“從經濟學角度上講,就是青年們不是沒工作,就是在上學,總之就是沒錢。”
“你仔細想想,詩歌的主要受眾是不是青年人,青年人要是有錢,最好的活動是什麼?絕對是看電影,要麼就是聽音樂,到舞廳跳舞。可是他們沒錢,於是看書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但買書也很貴,光靠圖書館那點存書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背誦的難度也大,還不容易在女生面前表現。所以,詩歌的流行是偶然,也是必然。”
姜玉樓一本正經地說著無稽之談,引得唐月雯哈哈大笑。
其實八十年代詩歌興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個年代畢業包分配,學生們願意追求浪漫的事情。
唐月雯正笑得開心,那邊正朗誦姜玉樓詩歌的同學回頭看了過來,似乎對唐月雯的笑聲擾亂了他的朗誦情緒很是不滿,唐月雯連忙表示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