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已經寫完了。”
“什麼,這麼快?”
姜玉樓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說道:“我這人優點不多,寫作快算是一個吧。”
“有時候真想切開你的腦子看看,到底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麼不同。”季正懷眼神複雜地看著他。
姜玉樓尷尬一笑,沒有接話。
他走到電話旁,笑著問道:“季主任,您這有孟編輯的電話嗎?”
“真是的,這點小事也要麻煩我這系主任。”嘴裡嘟囔著,手上動作卻非常快的把電話薄開啟,找到了孟韋哉的電話號碼。
“謝謝季主任。”姜玉樓看到電話號碼後,給他打了過去。
“喂,這裡是當代雜誌編輯部,我是編輯孟韋哉。”電話那頭的語氣很平淡,不過姜玉樓能聽的出來,是孟韋哉的聲音。
想來是工作電話的原因,所以比較官方吧。
“你好孟編輯,我是姜玉樓啊。”
“啊,是玉樓啊,有一陣沒聯絡了,聽說你最近寫了一部話劇,連人藝都驚動了?”聽到是自家雜誌社合作過的作者,孟韋哉的聲音一下子就熱情起來了。
尤其是在姜玉樓的小說《暗算》已經賣出了五十萬冊的基礎上,熱情點也很正常。
“咦?孟編輯也知道這事兒?”
“嗯,最近在文藝圈也是個不錯的談資呢。怎麼樣玉樓,有沒有興趣把劇本改編成小說啊。”
說到這裡,孟韋哉心裡癢癢的,但凡能被人藝看中的劇本質量都是不錯的。就算改編成小說,也會有不錯的銷量。
要是姜玉樓寫完後,交給當代發行,嘿嘿,說不定雜誌的銷量還能往上提一提呢。
“哈哈,這個到時候再說吧。”
姜玉樓打了個哈哈,《揚名立萬》肯定是要寫成小說發表的,但不是現在。
他又和孟韋哉寒暄幾句之後,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孟編輯,今天打電話找你,是因為寫好了一部新的,想諮詢一下是否符合《當代》的刊登標準。”
“哦,玉樓竟然又寫好了一部作品嗎?”電話那頭,孟韋哉驚訝的聲音都提高了八度。
這個時代的作者,可不像後世的網文作者那樣,一天萬字的都有。如今的作家對於文字的要求非常嚴格,可以說是精益求精,這也導致大部分作者一年能夠出一部真正的作品,就已經算是非常高產了。
而編輯們呢,對作品的要求同樣嚴格,不想因為放寬了標準,砸了自家雜誌社的招牌。畢竟七八十年代可是純文學的春天,不缺好作品。你看那各大文學雜誌的編輯,哪位不是在業內響噹噹的,有幾位名頭更是大的能嚇死人。
不過,姜玉樓也曾私下暗戳戳的想過,這其中是不是也有紙質書籍出版的成本太高的原因。
“是這樣的,前段時間有了創作靈感。唉,我這靈感爆發了,擋都擋不住。何況您也知道,我的寫作速度是比一般作家快了一丟丟嘛。”
辦公室裡的季正懷眼角一跳,他這個學生說話太氣人了,他那寫作速度是隻比普通作家快一丟丟嗎?
是天差地別好吧。
人家要寫一兩年的作品,他可能幾個月就寫出來了。
電話那頭,沉默了許久,就在姜玉樓以為訊號出問題時,才有一個乾澀的聲音傳出來,“哦,原來是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