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央視想要把我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
姜玉樓這才知道,孟韋哉為什麼會為了件小事到學校找他,原來是涉及小說改編的大事啊。
季正懷驚訝道:“老孟,你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玉樓的作品能被央視看中,改編成電視劇?”
“自然不假,這可是央視的一位負責人專門聯絡的我,我也是原話複述而已。”孟韋哉道。
姜玉樓嘿嘿一笑道:“沒想到央視能看上我的作品,有眼光。”
“你這小子,一點正形都沒有。”季正懷笑罵一句,心裡也為姜玉樓開心。
孟韋哉衝著姜玉樓笑道:“怎麼樣,對你來說是不是好訊息,我沒哄你吧。當然了,你同不同意央視的改編,在於你……”
不等孟韋哉說完,姜玉樓就點頭道:“願意,太願意了。”
對他來說,小說改編成電影無疑是件天大的好事情。倒不是說能拿多少版權收入,這個年代,小說改編,劇本改編的費用極低,對他來說也就是聊勝於無,擴大影響力才是他想要的。
1980年,電視還是緊俏貨,全國電視機保有量不過九百多萬臺,平均百人一臺。
而電視節目呢,同樣少的可憐。
直到去年,也就是1979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才建起了彩色電視臺。而去年一年播放的電視劇僅有可憐的十九部。
可以說,現如今的電視劇完全無法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也正因此,這個年代製作的電視劇,基本部部都是爆款。
80年代,電視劇成為百姓生活最為重要的文化消遣方式,“萬人空巷”經常作為衡量某部電視劇的受歡迎程度,並一度成為常態。
姜玉樓的《暗算》精彩嗎?
自然是非常精彩的,僅僅是小說,目前就賣出了三十餘萬冊,並且還要加印。如果改編成電視劇,只要質量說得過去,成為“萬人空巷”的現象級作品一點問題都沒有。
有了電視劇的加持,小說的銷量又將迎來一波高峰。
而這才是姜玉樓能看得見的收益。
孟韋哉道:“好,這樣,明天老季你給玉樓批個假,玉樓去我那見見央視的一位負責人。最好儘快把合作談妥,對玉樓,對央視,對我們雜誌社都有好處。”
“沒問題。”季正懷爽快的答應了。
次日上午,姜玉樓依約來到了當代雜誌社的編輯部。
當雜誌社的編輯知道他就是姜玉樓後,變得更加熱情了。
“姜老師坐。”
“姜老師喝茶。”
“姜老師,我是你的書迷,能給我籤個字嗎?”
之所以編輯們會如此,一個是因為他的書寫得好,尤其是一部《暗算》圈粉無數。再一個還是因為這部小說,給雜誌社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使不得,大家叫我玉樓就好了。”
“我還是個學生,叫我老師我可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