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算》的火爆漸漸在全國蔓延開來。
別說燕京了,就連住在長安的路謠在創作之餘,都忍不住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暗算》。
晚上,他難得沒有寫小說,而是抱著小說讀了起來。
路謠的妻子看了他一眼,問道:“怎麼回事,這部小說剛刊登的時候不是看過一遍了嗎,怎麼又買回來了?”
“不一樣,這是單行本。”路謠隨口回答道。
“內容總歸一樣吧?”
“內容是沒變,但是重新閱讀後,給了我一種全新的體驗。”
“是什麼?”
路謠思考片刻後,回答道:“怎麼說呢,玉樓的這部小說採取抒情性敘述方式講述顯得別具一格,放大了敘述者的主觀視點和內心感受,情感的敘述中有思考、判定和抒情,審美的感染力穿透了故事情節本身,使講述變得更有代入感,用玉樓的話說,就是容易共情。”
講到這裡,他又頗為佩服地說道:“將歷史或者英雄的書寫轉化為自我的體驗,與個人的切膚之痛完美結合,這正是藝術的獨特所在。玉樓經過了兩部小說的創作,寫作技巧的提升讓人匪夷所思。我最初的判斷沒有錯,他就是吃作家這碗飯的。”
“很少見你這麼誇一個人。”妻子說道。
“玉樓是特別的那一個。”路謠笑著道:“他雖然年輕,有時候讓人覺得不著調,但又會給人非常靠譜的感覺。只要認識他的人,就沒有不喜歡他這種性格的。”
“是嗎?”妻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
《暗算》在全國的銷量一路走高,尤其是當讀者發現有這麼一本獨特的小說後,更是趨之若鶩。
當代編輯部收到全國書店系統的訂單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加印。
為此,孟韋哉在季正懷的陪同下,找上了姜玉樓。
“玉樓,你的小說火了啊!”
“多虧了咱們雜誌社的渠道,否則想要取得這麼好的成績也不容易。”
“就算我們的渠道給力,前提條件也得是你的小說質量好啊。”
“嘿嘿,這不還是孟編輯您的眼光高嗎?”
“嘿,你小子。”
孟韋哉笑著道:“這次來找你,是想談談加印的事。”
“沒問題,只要給錢,印得越多我越開心啊。”姜玉樓笑眯眯地說道。
“錢少不了你的。”孟韋哉感慨道:“你這部小說真的是出圈了,報紙上在談,廣播上在討論,就連我們編輯部都有人在討論。”
姜玉樓笑了笑。
這部小說能引起這麼大的反響,他可是一點都不意外。
前世,這部小說不僅銷量高,而且還入選了共和國七十年七十部長篇小說典藏,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而且版權的開發也很出色,出過電視劇和電影。
《暗算》不管是從成績,還是從影響力上說,都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造成影響的,其實是有別於當代小說,來自後世的先進創作理念。
用後世的話說,是給了當今文壇一點創作理念上的小小震撼。
剛開始文壇還不覺得,可是當小說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們也不得不重視了。
當然,這是後話了。
“玉樓,我這次來呢,還有個好訊息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