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姜玉樓回家居住的時間越來越長,他的生活也變得規律了起來。
每天,他會在雞鳴之時醒來,接著,會在洗漱完後吃著母親準備到早餐。
然後就是長久以來養成的鍛鍊習慣,晨跑後,簡單擦掉頭上的汗水,稍作休息,他會在書桌前坐下,老舊的木桌上,堆滿了厚厚的稿紙,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字跡。
他手中的筆在紙上飛快地劃過,沙沙作響,像是在跳舞,每一個漢字都像是音符一般,彙整合一首獨特的篇章。
他的眼神如此專注,彷彿要將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子、每一個段落刻入骨髓。
他如此投入,以至於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飢餓,忘記了疲憊。他只是在那裡,獨自一人,默默地寫作。
獨自創作無疑是孤寂的,但是作家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好在,他並沒有感到寂寞,因為他的內心充滿了故事。前世的記憶化作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在他的筆下流淌出來,化為一行行的文字。
姜玉樓享受著創作的樂趣,當然要是有那個人和他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就好了。
“我的信應該送到燕京了吧,不知道那個傻姑娘收到了沒有。”
想到唐月雯,姜玉樓雙目出神。
每每想到女孩,他的心情都會好很多,這也是他排解孤寂的方法。
想了很久,姜玉樓拍了拍臉頰,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姜玉樓,振作起來啊。現在不努力,你以後怎麼給家人還有月雯想要的生活呢?難道還是要像從前一樣,只有失去了才值得珍惜?”
想到這裡,他的眼神重新變得堅定,就彷彿剛才的柔情並不存在一般。
他就是靠著這種方式,使得自己沉浸在創作的狂潮中,無法自拔。
這天,又是一場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在姜家的客廳裡舉行,這是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家庭事務的地方。今天會議的主題就是關於全家搬遷到燕京的問題。
小兒子孝順,為了他們老兩口有更優質的生活環境,提出搬到另一個城市。
這本是好事,但這個決定太難下了。
姜家的氣氛有些嚴肅,因為他們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決定。和往常一樣,姜建國同志坐在主位上,他那滿是溝壑的臉上帶著嚴肅而專注的表情。
“爸媽,大哥,燕京是咱們國家的首都,政治地位就不用提了。就說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都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姜玉樓勸道:“爸媽,你們的年紀也大了,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以咱們村裡的醫療條件實在夠嗆,可是燕京就不同了,不知道多少國內知名教授可都在燕京的醫院裡,不時還有專家問診,我可不想自己在燕京工作,心裡還要一直記掛著你們在上河村是不是健康,安全。”
他撫著下巴,若有所思地聽著小兒子介紹著燕京生活的便利。
李秀蓮靜靜地坐在一旁,她的眼神透露出擔憂和不確定性。為了孩子的未來,她肯定是願意和孩子一起去燕京生活的。
但是,老薑才是一家之主,如果他不願意去,李秀蓮的決心也會受到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