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9我的文藝時代> 第九十一章 學問要有底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一章 學問要有底氣 (1 / 2)

想一想,今年過得還真是多姿多彩。

從年初他在《當代》發表了人生第一篇小說《李十三推磨》,到如今詩集上市。短短六個月時間,他就賺了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財富。

而這對他來說,僅僅只是成為舉世聞名的大文豪,邁向財富自由之路的一小步而已。

要是換一個人,現在說不定已經自滿了。

畢竟是萬元戶啊,偌大的國家也找不出多少來。

一般人想來,只要不是大手大腳的花銷,一輩子都花不完這筆錢。

可是姜玉樓不會這麼想,經歷過上一世的他,清楚地明白國內今後的經濟會以怎樣的姿態闊步向前。

人民的生活水平會大幅度提高,但是相應地,貨幣貶值的速度也會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現如今國內最有錢的萬元戶,不過是後世白領階層打工人一個月的工資而已。

他要是就此止步不前,落在後世的名聲不會比江郎和仲永好聽多少。也許大學畢業能找個不錯的單位上班,但也僅此而已了。

這可不是他想要的。

想到這裡,什麼樣的自滿和膨脹情緒都消失不見了。

姜玉樓拍了拍胸口,感慨道:“只是區區一萬多塊錢,距離我想要的還差很多啊!”

現在有些錢,也是時候改變家裡的生活了。

姜玉樓先去了郵電局,把一萬多的現金全都取了出來,然後又去了一趟銀行。

他在銀行辦理了存錢和匯款業務。

給家裡匯了兩千塊,應該夠家裡用一段時間了。

但也只是頂一段時間而已。

真想讓家裡過上好日子,還是要將父母和大哥接到燕京城。

燕京城可比小小的上河城好太多太多了。

只是他現在就是個普通的學生,還沒有那麼神通廣大。

不說生活成本,就說一家人住的地方就是個難題。

從60年代至今,國內城市執行的都是福利分房政策,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特有的房屋分配形式,一直到接近兩千年才取消。

這個時候分房的主要判斷標準是工齡、廠齡、家庭人員的結構等這些非經濟性因素,一個單位裡經常發生幾十年的老同事為了福利分房掙得臉紅脖子粗的情況,也因此誕生了不少送禮走關係、託人情的情況。

姜玉樓不是工人,連燕京戶口都沒有,他想要一套燕京住房,只能靠買的。

後世,燕京的房價穩居全國前列,現在買上一套,不管是投資還是居住,都是穩賺不賠的。

這時候燕京城的四合院多少錢?

他記得後世有新聞採訪過馬嘟嘟,他自曝過曾經在八十年代斥資40多萬元投資了一個歌舞廳,可惜這筆投資失敗了。

馬嘟嘟還說,如果當時這筆錢全買四合院能買四十套,等到三十年後拆遷,他早就財富自由了。

由此可以推斷,這時候燕京城的四合院也就在一萬左右。

一萬塊,四合院也不是不敢想啊。

一萬換上億,千倍的投資回報啊!

雖然時間跨度是長了點,但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啊!

想到這裡,姜玉樓恨不得立刻買上一套四合院。

不過很快他又冷靜下來了,

這個年代買房子可不方便,尤其是四合院,住的也許不是一家人,而是幾戶人家。

別人賣房子,總得自己有其他房子住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