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作為地下城的管理者,也作為整個領地的領主,坐擁中樞。
這一次的遠征蘇摩並不打算親自帶隊前往那處研究所,並將在之後的大小戰鬥中也逐步退居到二線,只參與戰略制定和緊急救援活動中。
這是必要的轉變。
歷史已經不止一次證明,指揮者的存在永遠只是一個加分項,是在100分的基礎上再做提升,而不是和軍隊混合在一起形成100分。
蘇摩這個影響最大的因素撒手越早,反倒對領地的軍事體系而言越好。
在這個摸爬滾打的過程中,軍隊能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利,也能在戰爭的過程中,快速吸收失敗的經驗成長。
但反之,如果持續性的插手讓下面的人形成依賴。
等到有一天再出現未來遺蹟中那樣的耽擱,或者出征的地域涉及到多個方面,蘇摩無法顧忌時。
領地的戰鬥力恐怕就要一降再降,直接跌破及格線也說不準。
而且從多方驗證得出的結論,那處九州大裂谷研究所最多隻有兩百名出頭的守衛,否則不可能讓人逃出八百公里才追上。
蘇摩自認在安排上已經做到了足夠的謹慎,不大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情況。
首先是人手。
一千六百名志願軍,一百六十名天元軍,已經是對方的八倍之多。
哪怕現在所有人之間還沒有形成無比默契的配合,也不是研究所花錢僱來的護衛能夠相比的。
只要能第一時間打亂對方的陣腳,人數上的優勢將瞬間奠定勝勢。
其次是裝備。
依照卡特琳娜提供的資訊。
九州大裂谷基地就算經費預算再足,也不會像軍火工廠一樣準備各種武器生產配套設施,那不是研究所的目的。
他們頂多會用一些邊緣化的通用機器,例如等離子體的切割機床。
用這些東西來緊急製作一些武器,滿足防衛需求。
這時候天元領地組建兵工廠的優勢就凸顯了出來,不提在武器質量上能有什麼優勢,至少不會產生明顯的劣勢。
而對科技更加發達的藍星人而言,武器上沒了優勢,那就是最大的劣勢。
他們的作戰意志可沒有那麼堅定,一旦戰局陷入焦灼當中,很容易自亂陣腳。
這點,從之前降服那幾個研究所護衛有多輕鬆就能看出。
並且最關鍵的是,半成品能石炸彈也帶了六枚,足以看待成小型戰術核彈。
一旦研究所的人打算當抱頭烏龜,那麼這些炸彈絕對能發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後,遠征隊伍還將帶上一枚‘真眼’,可供領地隨時投放支援。
“檢閱完畢。”
“全體都有,現在,再次檢查裝備。”
“準備出發!”
作為此次行動的總指揮,蘇德本釋出了號令,近兩千人隊伍開始原地檢查。
八百公里的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按照廢土的進度大概需要一週左右的時間才能抵達。
再算上探聽訊息,制定進攻計劃,以及收尾等等工作。
等到徹底拿下研究所,時間最早也應該到了三月中下旬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