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輕易的,他便從大腦中的諸多資訊流中,捕捉到了關於這位名叫彭羅斯物理學家的理論。
因為提出黑洞理論,彭羅斯獲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他曾經提出過的‘編制的客觀還原模型’,也是一個在意識層面上有著舉足輕重分量的理論。
資訊流轉,知道呂寬清楚這個理論,蘇摩並沒有將其複述,而是快速思考著這項理論到底和眼前的能石粉末有什麼聯絡。
半晌。
看到呂寬將收集出來的粉末,又放入另一個熟悉的機器中,準備操作時。
蘇摩猛然大悟,直接站起身驚道:
“你想用能石當成能量傳輸的座標?然後實現量子領域的能量傳輸?”
“不,這不可能,根據相對論,能量與資訊不能超光速傳播”
“計算我們當前觀察的量子狀態是0,立刻知道幾光年外,另一個和它糾纏的量子的狀態也是0,但我們也無法控制當前觀測量子的狀態,是0或是1,來傳遞資訊”
“除非.”
呂寬輕拍機器表面:“除非有可控的量子傳輸手段!”
“這能石能進行量子傳輸?”
“當然不行!”
說完,看著蘇摩怔住,呂寬的臉上先是露出一絲竊笑,繼而又變成了哈哈大笑。
“哈哈哈,你想啥呢,要是我們能進行量子傳輸,那我們完全就能再製造一個遊戲出來,下發給所有人”
“只要他們佩戴著我們的B量子,我們就能透過A量子影響他們,完成實時通訊,或者下發各種任務獎勵”
“但很明顯,我們不能!”
用小拇指隱晦的戳了戳天空後,呂寬又道:
“聚能環的作用,並非是幫助我們完成量子層面的能量搬運,而是重在一個‘聚’字上”
“我們先用散開的能石,構建出一張可以抓捕能量大網,再將提取出來的能量自然束縛在網內,讓其變成特殊情況下的遊離態”
做出一個手抓空氣的手勢,再做出一個包裹其中的動作,呂寬一邊操作機器,一邊侃侃而談:
“這個時候,遊離態的能量會自然而然的在網內漂浮,他可能在A點,也可能在B點,當然還會在C點,D點.任何可以容納能量的點位”
“看起來我們還是不能利用能量,達成無損傳輸,超量傳輸對吧,但不要緊,只需要我們.”
“輕輕地在網上這麼一戳!”
“所有能量便會自然而然的往這個方向湧去,去逃逸,去灌滿我們擺在缺口後需要能量的儀器!”
“這便是遠距離無線能量傳輸的雛形!”
將機器處理過的能石粉末拿出,用一旁的機械手小心的置入防遮蔽的玻璃罩後,伴隨著呂寬輸入能量。
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所有粉末和他說的一樣,開始在能量的輕撫下,緩緩飄起。
繼而顏色不斷變淡,逐漸隱藏於空氣之中。
隨後,等到能量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