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從大學教師開始> 第七八一章 安排(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八一章 安排(4) (1 / 2)

送走了來人,沈光林開始疑惑了。

他沈某人這麼多年的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

他迷茫了,自己費心費力的搞收藏還有意義嗎?

崽賣爺田不心疼啊。

要知道,沈光林搞收藏已經很多年了,也收到了不少好東西。

然而,這些年,國內的文物外流的速度卻是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嚴重了。

在香江,甚至有專門做文物包裝和保養的團隊,他們僅僅是依靠這樣就賺的盆滿缽滿。

後世,有一篇文章是專門研究華夏文物的丟失過程的。

其中就提到:在八九十年代,香江是華夏文物外流的主要通道。

各種盜墓產出,民間收藏,博物館和文物單位的藏品,莫名其妙的就不見了,很大一部分就是透過這一途徑外流到歐美的。

面對洶湧大勢,沈光林的長城集團花錢收購了一部分,但畢竟不能一手遮天。

那些來自花旗、彎彎、扶桑、東南亞,英吉利,德國、法國甚至挪威、丹麥與荷蘭的買家到香江進貨,沈光林痛心疾首但是又沒有辦法。

大約到了2010年之後,華夏富裕了,國內掀起了收藏熱,這才遏制了文物外流的趨勢,也有少部分文物開始回流了。

從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的華夏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

其中,光是國家一、二級文物就達100餘萬件。

從1931年開始,扶桑鬼子就大規模的盜掘,肆意搜刮華夏珍寶。即使他們投降的前夕,依然不忘把華夏古董運往海外呢。

在扶桑鬼子投降以後,彎彎方面曾經從那邊索要回了一部分文物,但這只是九牛一毛,流落到扶桑的華夏好東西還多著呢。

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在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國內的文物也在快速的向外流。

這其中有盜墓得來的,有家藏傳承的,也有文物部門監守自盜的。

所以,這幾幅字畫哪裡來的,很明顯並不是正經渠道來的就對了。

那沈教授要不要呢?

當然要!

沈光林知道,這幾幅字畫如果他不要的話,估計它們肯定也不會流傳回國內了。

他們或許還會拿這些好東西做別的交換呢,比如,到扶桑把那件晁補之的真品換回來。

所以說,做人難,做好人更難啊。

為了國家和人民,沈光林含淚收下了這幾幅畫,一幅也沒給他們留。

事情當然不能就這麼算完。

做錯了事情的參贊先生自然也要有他該有的歸宿。

在這件事情上,就連辦事處主任都同意沈教授的觀點。

於是,一個調令很快就傳來了:參贊先生升職了,不再是參贊了,做了辦事處主任。

只是,這個辦事處可就不是駐倫敦的辦事處了,這個辦事處遠在非洲,這個國家的名字叫做辛巴威。

辛巴威可是個好地方,那裡是全世界擁有財富數字最多的國家。

一張鈔票就可以面值十個億。

所以西紅柿首富里面說的讓王多魚在一個月之內花光10個億,在辛巴威甚至用不了一天。

他們通脹的速度牛逼的很,最高峰的時候可是每天可以漲1.1倍。

一件一塊錢的東西,到了一週之後,就能夠售價60多塊了,就是這麼神奇。

從歐美帝國主義的中心,到辛巴威,參贊先生雖然是升職了,估計也不會太開心的。

沈光林正在酒店裡一邊痛心疾首民族未來,一邊暗自欣賞畫作的時候,他接到了武田公司郵寄來的越洋包裹。

有人把包裹直接送到了酒店前臺,開啟一看,正是沈光林丟失的那幅晁補之的字畫書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