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楊將軍傳> 卷一 活死人報仇 第98章 人心裱糊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卷一 活死人報仇 第98章 人心裱糊匠 (1 / 2)

大寒時節降大雪。

距西北捷報入梁城剛好二年整。

才二年,潘仲詢太師鬚髮已雪白,高大挺拔的身姿也塌了下來,背脊微陀,兩肩耷拉松跨,彷彿不堪肩頭重擔一般。

潘太師輕車便衣,只是從旁門進入了天波府楊家,在管家楊老伍的帶領下,徑直進入祖公堂給滿架子的神主牌位和謄寫在簿上的前年戰死西北的三千名英靈上香。

白茶園西廂廳的一張小圓桌上,一隻碟子裝了鹹菜,另一隻碟子裡裝了兩個荷包蛋。一盤稀粥,兩副碗筷。

平時老太太和貼身丫頭楊珍珠就在這裡用餐。

潘太師接過餘老太太親手盛的稀粥,夾了一箸鹹菜,低下頭,呼呼地扒粥。

“兩年了,我委實不敢來,我心裡愧疚,沒有臉面來見故人。”潘太師直把盤裡的稀粥都吃完了,才不得不停下來。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這便是楊家的命。”老太太聲音平靜,看著潘太師雪白鬚發,怔怔發呆。

楊令與潘仲詢有少年同窗之誼,後來二人都投了軍,楊令去守西北,潘仲詢則跟隨先帝南征北戰,討平了中土。十二年前,掌握了半朝兵馬的潘大帥解散了麾下三十萬兵卒,打散到北方邊關各處,單身一人入朝做了兵部尚書。二十年磨礪,升遷到太師高位。

按照大頌律例,這二十年來,潘太師從未踏足天波楊府,楊家人也從未跨入過潘家的門檻。

老太太擎了一把舊傘把潘太師送到出門口,絲毫不在乎那些暗處的眼睛。

“潘大人保重啊,一去不返是少年,別硬撐著。”老太太把手中紙傘遞給潘太師,伸手朝著停在門口的馬車一引,算是作別。

潘太師沒有回府,大雪黃昏裡,卻是去了國子監。

張夫子有家室在大梁城裡,但每次潘太師來國子監,不論晨昏晝夜,都能輕而易舉地找到他,彷彿國子監才是張夫子的家。

仍然是老規矩,燒刀子就花生。尋常市井裡三個銅錢一壺的高粱燒刀子,五個銅錢任抓兩把的花生。

大冷天,老人獨居冷冷清清的屋裡沒有一隻火盆,真捱不下去。

張夫子用火鉗把花生一隻一隻貼著火盆內沿擺下去,不一會,火盆裡就升起了煨花生特有的焦香。

張夫子把火盆裡的花生夾出來,你一個我一個,分攤到自已和潘太師兩人面前的小碟子裡。

潘太師只是眯著眼伸手烤火,並不言語。

張夫子剝了一顆花生仁扔到嘴裡,大概是心太急,花生仁還很熱,燙了舌頭,急得張夫子張大嘴呵氣。

“心急吃不得熱豆腐,小心燙猴。”潘太師緩緩道。

“就你潘仲詢耐得住性子!”張夫子反唇相譏。

兩兩無言。一把花生吃完,幾杯愁酒下肚。張夫子忽然道:“還是煨芋頭下燒酒風味更獨特些!”張夫子閉目回味往事。

二人還是少年時,貧窮的潘狗屎和張犟驢,在大雪天裡,經常煨芋頭充飢。煨芋頭捧在手中暖手,吃到肚裡暖胃。

門吱呀一聲被推開,李棠溪進來,手裡提著一個籃子,籃子裡裝著鴨蛋大的香芋,個頭勻稱,顯然是細心挑揀過的,最適合烤火時煨來當零食。

在潘張兩位先生面前,李棠溪只有幹些湯酒煨芋頭瑣事的份。

“杜芷舟在蘇州怎麼樣了?杜老鬼已經兩次跑過來跟我要人了,……王臨川呢?”潘太師問正在撥弄芋頭的李棠溪。

“杜芷舟在蘇州有範文稀指點,又有幾位得力助手,動作快了些,來信說草案已經完成。過了雨水節氣,沿原路返回檢驗一遍,查漏補缺,立秋就可交稿。王臨川動作遲緩些,沒有助手,全靠自已一手操刀,至少要比杜老二遲半年吧。”李棠溪放下手中火鉗,提起酒壺,邊為潘太師和張夫子斟酒,邊侃侃而言。

“河道和碼頭的事解決了,可江南稅課,才是大事呢,八字還沒一撇,心裡不慌嗎?”張夫子憂心忡忡問。

“能不慌嗎?大頌國運全在於未來十年的北方戰事,北方戰事全繫於江南稅課,江南稅課在於人心,江南人心在於廟堂上那撥官老爺們結成的桐黨。”潘太師輕輕皺了皺眉頭。

“十年之內,從朝堂到草莽,從遼東到嶺南,從東海太倉到蜀中瀘水,把一盤散砂的人心,不說聚砂成塔,但總得有個大致的雛形吧,談何容易哦!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江南賦稅佔舉國一半,人心的問題不解決,拿什麼跟國力佔優的北庭死嗑?冀、晉、豫、隴和蜀中可以提供兵源,可沒有江南的糧帛,將士們在邊送吃啥穿啥?”張夫子似是喃喃自語,又像是提問天下人。

大頌立國三十七年,南北兩朝澶城議和已過去二十二年,大梁城繁花似錦,車水馬龍,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大梁城,乃至江南、江西、瀟湘、嶺南和蜀中的富貴人家和高門豪閥,從四十年前先祖兩腳泥濘滿手血汙兢兢創業,到當下子孫鐘鳴鼎食衣錦漱玉,誰家的屁股上沒夾著見不得日頭的醃臢事?積土成山,風雨興焉。這些醃臢事便成了橫流的汙水,終究要彙整合流,最終成了人世間看得著的鴻溝,教此岸衣食無著過得艱難痛苦的民眾失望了絕望了,彼岸的有識之人也漸漸對世道失望。人心散了,社稷焉能不崩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